患者男性,18岁,面色苍白,牙龈出血3个月,发热2周,血红蛋白45g/L,白细胞 4.5×109/L。 骨髓:原始十幼稚细胞 79.5%,Auer小体可见,红细胞生成受抑,巨核细胞减少,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如果进行骨髓移植,最佳时机是A.联合化疗同时B.第一次完全缓解时C.第一次复发时D.发作最严重时E.化疗1个疗程后

患者男性,18岁,面色苍白,牙龈出血3个月,发热2周,血红蛋白45g/L,白细胞 4.5×109/L。 骨髓:原始十幼稚细胞 79.5%,Auer小体可见,红细胞生成受抑,巨核细胞减少,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如果进行骨髓移植,最佳时机是

A.联合化疗同时

B.第一次完全缓解时

C.第一次复发时

D.发作最严重时

E.化疗1个疗程后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21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l0个月,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3周入院。化验:血红蛋白62g/L,白细胞3.4×109/L,血小板32×109/L,骨髓涂片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该患者进行骨髓活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A.不同部位骨髓象一致B.骨髓增生低下,可见局灶性增生C.骨髓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所代替D.巨核细胞数正常E.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男性,30岁,二周来发热伴牙龈出血,查体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12.0×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占64%,应进一步检查A、骨髓活检B、染色体核型分析C、抗血小板抗体D、细胞化学染色E、血细菌培养

患者男性,29岁,面色苍白,齿龈出血3个月,发热2周,肝大肋下2cm,血红蛋白 45g/L,白细胞4.5×109/L。为区别急性白血病与急性再障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骨髓象B.血涂片找幼稚细胞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D.白细胞计数E.有否发热、淋巴结肿大

患者男性,18岁,面色苍白,齿龈出血3个月,发热2周,血红蛋45g/L,白细胞 4.5X 109/L。骨髓:原始十幼稚细胞 79.5%,Auer小体可见,红细胞生成受抑,巨核细胞减少,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如果进行骨髓移植,最佳时机是A.联合化疗同时B.第一次完全缓解时C.第一次复发时D.发作最严重时E.化疗1个疗程后

男性,25岁,发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5天.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肋下触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50X109/L,血小板20X109/L。骨髓:原始细胞0.90,POXbr(一),PAS阳性呈粗颗粒状,非特异性酯酶阴性,血清溶菌酶正常,诊断为( )。

男性,30岁,2周来发热伴牙龈出血,查体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12.0×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占64%,应进一步检查A.骨髓活检B.染色体核型分析C.抗血小板抗体D.细胞化学染色E.血细菌培养

患者,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该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B:血小板减少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Ⅱ、Ⅴ、Ⅸ、Ⅹ缺乏E:DIC

女,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淤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BDIC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E凝血因子Ⅶ、Ⅷ缺乏

女性,36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1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5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BDIC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E凝血因子Ⅶ、Ⅷ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