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上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辙叉及转辙部分不得有变坡点。 A.1B.2C.5D.10

线路上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辙叉及转辙部分不得有变坡点。

A.1

B.2

C.5

D.10


相关考题:

隧道排水沟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在隧道中的分坡平段范围内和车站内的隧道,排水沟底应有不小于()的坡度。 A.0.01B.1‰C.0.02D.2‰

线路上冻起高度超过()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10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A.5B.10C.15D.20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线路上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 )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A.10mB.15mC.20mD.25m

坡度标:设在线路坡度和变坡点处(),标明其所向方向的上、下坡坡度值及其长度。A.线路左侧B.线路中间C.列车运行方向左侧D.列车运行方向右侧

在正常情况下隧道内排水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在隧道中的分坡平段范围内和车站内的隧道,排水沟底应有不小于()坡度。 A、1‟B、1.5‟C、2‟D、3‟

在线路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正线、到发线上,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A.10.0B.15.0C.20.0D.12.0

在其他站线上,顺坡长度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400倍。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10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 ),需用竖曲线连接。A.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4‰时B.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小于3‰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小于4‰时C.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2‰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时D.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1‰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2‰时

线路纵断面上坡度的变化点,叫变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