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A.司马光B.朱熹C.董仲舒D.白居易

“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

A.司马光

B.朱熹

C.董仲舒

D.白居易


相关考题:

“人之为人,本于天”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 A.《顺命》B.《为人者天》C.《玉杯》D.《身之养重于义》

认为只有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才能使“王者之化”成功的是()A.柳宗元B.韩愈C.白居易D.朱熹

《资治通鉴》是谁主编的:A. 朱熹B. 司马光C. 董仲舒D. 老子

下面关于礼与刑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刑的作用是“惩恶于未萌”B.礼的作用是“禁恶于已然”C.礼的作用是“禁恶于未萌”D.刑的作用是“惩恶于已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反映了( )。A.程颐、朱熹的“格物致知”B.孟子的“仁政”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D.王守仁的“心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反映了( )。A.程颐、朱熹的“格物致知”B.孟子的“仁政”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D.王守仁的“心学”

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徳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 )A.《墨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 ★ 下面关于礼与刑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刑的作用是“惩恶于未萌”B.礼的作用是“禁恶于已然”C.礼的作用是“禁恶于未萌”D.刑的作用是“惩恶于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