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于弹性阶段的圆形硐室围岩,若洞室半径相对洞长很小,则其围岩的应力分析可按()A、按平面应力问题考虑, 概化为两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B、按平面应力问题考虑, 概化为四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C、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 概化为两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D、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 概化为四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
对处于弹性阶段的圆形硐室围岩,若洞室半径相对洞长很小,则其围岩的应力分析可按()
- A、按平面应力问题考虑, 概化为两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
- B、按平面应力问题考虑, 概化为四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
- C、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 概化为两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
- D、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 概化为四侧受均布压力的薄板中心小圆孔周边应力分布的计算问题
相关考题:
洞室围岩进行支护是因为( )。A.地下岩体中开挖洞室,打破了岩体的应力平衡;围岩向洞室方向发生位移,寻求新的平衡,需进行支护 B.完全是为了工程使用上的需要C.为了调整围岩中的应力分布D.地下岩体中开挖洞室,打破了岩体的应力平衡;围岩向洞室方向发生位移,寻求新的平衡,此时岩体自稳;若围岩强度不足或有不利的软弱结构面,围岩岩块掉落或发生过大的变形,则需要进行围岩支护
跨度大于12m的洞室宜先挖导洞,分部分层扩挖。导洞设置部位及分部分层尺寸应结合( )等分析后确定。A.洞室断面、围岩类别、开挖设备、开挖周期B.围岩类别、施工方法和程序、开挖周期C.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设备和出渣道路、开挖周期D.洞室断面、围岩类别、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设备和出渣道路
半径为r=4m的圆形隧洞,在内水压力作用下洞壁围岩向外产生径向位移Aa=1.2cm,经测量,此时围岩的弹性模量E=6.2MPa,泊松比为μ=0.27,则此隧洞围岩的单位弹性抗力系数为( )。A.4.88B.4.16C.1.22D.2.12
硐室围岩中某点的应力集中系数是指地下洞室开挖后()A、围岩径向应力与围岩竖向应力之比B、洞壁上一点的应力与洞壁上最大应力之比C、洞壁上最大应力与开挖前洞壁处该点天然应力之比D、洞壁上一点的应力与开挖前洞壁处该点天然应力之比
新奥法设计施工中应遵守“紧封闭”原则,其主要内容是()A、尽早对开挖后的硐壁进行混凝土喷射,避免围岩的长时间暴露B、适时对开挖后的硐壁进行混凝土喷射,避免围岩的长时间暴露C、尽早对围岩施作封闭形支护,尽早阻止围岩变形D、适时对围岩施作封闭形支护,及时阻止围岩变形
关于洞壁围岩支护压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扩大塑性区,会加大硐室围岩的支护压力B、围岩内聚力增大,可减小维持围岩稳定所需的支护力C、维持围岩稳定所需的支护力受天然地应力和岩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D、在围岩不至失稳的情况下,扩大塑性区,会加大硐室围岩的支护压力
关于围岩自承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弹性变形阶段的围岩有自承能力,塑性变形阶段的围岩不具有自承能力B、弹性变形阶段的围岩有自承能力,塑性变形阶段的围岩也具有自承能力C、弹性变形阶段的围岩没有自承能力,塑性变形阶段的围岩具有自承能力D、滑弹性变形阶段的围岩无自承能力,塑性变形阶段的围岩也无有自承能力
单选题由于围岩内某一点的总应力等于两个或多个洞室在该点引起的应力之和,故相邻洞室的存在通常使围岩应力(主要为压应力)的集中程度增高,对洞室围岩稳定不利,水电部门规定,无压隧洞相邻洞室最小间距为1.0~3.0倍洞跨,高压隧洞之间的最小间距为()。A0.15~0.50倍洞跨B0.15~0.60倍洞跨C0.15~0.50倍水头D0.15~0.60倍水头
单选题跨度大于12m的洞室宜先挖导洞,分部分层扩挖。导洞设置部位及分部分层尺寸应结合()等分析后确定。A洞室断面、围岩类别、开挖设备、开挖周期B围岩类别、施工方法和程序、开挖周期C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设备和出渣道路、开挖周期D洞室断面、围岩类别、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设备和出渣道路
判断题围岩处于塑性变形状态时,洞室埋置愈深,山岩压力愈大。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