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道岔设()位移观测桩。A、1对B、2对C、3对D、4对

无缝道岔设()位移观测桩。

  • A、1对
  • B、2对
  • C、3对
  • D、4对

相关考题:

每个无缝道岔应设位移观测桩()。A.3对B.5对C.7对D.不设

12号无缝道岔设()观测桩。 A.2对B.3对C.6对D.7对

无缝道岔在尖轨尖端、基本轨始端、基本轨根端设置3对位移观测桩,用于观测尖轨、基本轨位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道岔宜在()分别设置1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A.道岔始端B.道岔终端C.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D.道岔中心

无缝道岔宜在道岔()分别设置1对钢轨位移观测桩,18号及以下的道岔宜在心轨处加设1对位移观测桩。 A.始端B.终端C.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D.基本轨跟端

无缝道岔设()观测桩。 A、2对B、3对C、6对D、7对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道岔设()对位移观测桩。 A.1.0B.2.0C.3.0D.4.0

容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无缝道岔设()对位移观测桩。 A、1B、2C、3D、4

每个无缝道岔应设位移观测桩()。A、3对B、5对C、7对D、不设

无缝道岔在尖轨尖端、基本轨始端、基本轨根端设置3对位移观测桩,用于观测尖轨、基本轨位移。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铺设无缝道岔时,含焊接或冻结钢轨、更换胶接绝缘钢轨(接头),按实际锁定轨温锁定道岔,埋设位移观测桩,设置观测标尺或标记。

无缝线路地段设置位移观测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普通无缝线路每段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B、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C、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D、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

无缝道岔如何设置位移观测桩?

要根据位移观测桩的观测数据对跨区间无缝线路及无缝道岔状况进行()。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18号无缝道岔设()观测桩。A、2对B、3对C、4对D、7对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 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判断题铺设无缝道岔时,含焊接或冻结钢轨、更换胶接绝缘钢轨(接头),按实际锁定轨温锁定道岔,埋设位移观测桩,设置观测标尺或标记。A对B错

判断题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A对B错

问答题无缝道岔如何设置位移观测桩?

填空题要根据位移观测桩的观测数据对跨区间无缝线路及无缝道岔状况进行()。

判断题无缝道岔在尖轨尖端、基本轨始端、基本轨根端设置3对位移观测桩,用于观测尖轨、基本轨位移。A对B错

单选题每个无缝道岔应设位移观测桩()。A3对B5对C7对D不设

多选题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多选题无缝线路地段设置位移观测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普通无缝线路每段应设位移观测桩5~7对B跨区间和全*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设置7对位移观测桩C单元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D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