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梁启超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以1894年的()最为著名。 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洋务运动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为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公车上书”D.《变法通议》
“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C.德国强占胶州湾D.《辛丑条约》的签订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变法诏令中未涉及到的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设置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C.开办京师大学堂D.设立议院,制订宪法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惟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求光绪皇帝加紧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C.对封建势力表现出软弱性与妥协性D.要光绪皇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德国强占胶州湾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光绪皇帝变法诏令的内容与维新派变法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设议院,开国会C、设立报馆学会D、设立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C、“公车上书”D、创办《时务报》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A创办《万国公报》B、B建立强学会C、C公车上书D、D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强学会成立B、创立《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反对议和和请求变法。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C、德国强占胶州湾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
单选题“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C德国强占胶州湾D《辛丑条约》的签订
单选题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单选题()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单选题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单选题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
单选题光绪皇帝变法诏令的内容与维新派变法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设议院,开国会C设立报馆学会D设立新式学堂
单选题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德国强占胶州湾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单选题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变法诏令中未涉及到的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设置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C开办京师大学堂D设立议院,制订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