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相关考题:

梁启超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以1894年的()最为著名。 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洋务运动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为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C.“公车上书”D.《变法通议》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出的主张是()A.拒和、迁都、变法B.保国、保种、保教C.反封、反帝、兴国D.民族、民权、民生

“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C.德国强占胶州湾D.《辛丑条约》的签订

康有为组织领导“公车上书”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革命B.拒和C.迁都D.变法

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反对议和和请求变法。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年版)》规定: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材料二:课文摘录: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面对列强侵略中国的现实.他从儒家经典里找不到解脱办法。后来,他通过阅读一些外国书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耒,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二他小时侯有“神童”的美称。梁启超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随后,他们又耙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光绪帝在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失败C、德国强占胶州湾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举国上下嫌弃反侵略,反投降的斗争,当时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举行集会,公推()起草上皇帝万言书,这是著名的“公车上书”。A、孙中山B、李大钊C、陈独秀D、康有为

1895年,顺德人()协助康有为,联络18省应试举人联名上书,是史称“公车上书”。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A创办《万国公报》B、B建立强学会C、C公车上书D、D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A、戊戌政变B、百日维新C、戊戌变法D、公车上书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

康有为组织领导“公车上书”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革命B、拒和C、迁都D、变法

单选题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

单选题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A戊戌政变B百日维新C戊戌变法D公车上书

单选题1895年,( )发动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史称“公车上书”。A康有为B梁启超C郑观应D张之洞

多选题康有为组织领导“公车上书”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革命B拒和C迁都D变法

单选题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B1895年公车上书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D1898年百日维新

单选题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史称()A戊戌变法B公车上书C戊戌政变D勤王运动

单选题《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举国上下嫌弃反侵略,反投降的斗争,当时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举行集会,公推()起草上皇帝万言书,这是著名的“公车上书”。A孙中山B李大钊C陈独秀D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