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由两位荷兰科学家()和()提出的,而蛋白质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实验可以支持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由两位荷兰科学家()和()提出的,而蛋白质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实验可以支持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相关考题:
有关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是具有半透膜性质的脂质双分子层B.水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膜上的含水孔道进入细胞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可以作为药物转运的载体D.生物膜的主要是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E.由于组成骨架的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以生物膜是固定不动的
下列关于脂质体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B.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C.具有包裹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的特性D.脂质体的膜材主要有磷脂与胆固醇E.是一种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小囊泡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单选题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是一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1971年英国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得的超微型球状载体。脂质体根据其结构和所包含的双层磷脂膜层数,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关于脂质体,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超微型球体B脂质体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C脂质体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相似D脂质体相变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磷脂的种类E凡经超声波分散的脂质体混悬液,绝大部分为单室脂质体
多选题关于生物膜下列叙述正确是()。A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B蛋白质镶嵌的磷脂双分子层内C骨架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D膜脂包括磷脂、鞘脂、胆固醇E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