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也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

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也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


相关考题: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测量电容量时宜同时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多节串联的,应分节独立测量。( )

介电损耗指的是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能转变成热能而损耗了。()

一般认为油纸绝缘在直流电压下的耐电强度是交流电压下耐电强度的两倍多。A对B错

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Um≥252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0.5Um/√3~Um/√3的测量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值的增值不应大于()。A、0.001B、0.002C、0.003D、0.004

关于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是其例行试验项目B、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也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C、介损值大于0.002时,应进一步试验D、试验电压不应超过2500V

一般认为油纸绝缘在直流电压下的耐电强度是交流电压下耐电强度的两倍多。

绝缘油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的测试是在工频电压下进行的。

()无芯感应炉的电效率比有芯感应炉低,电能损耗大,一般感应损耗占18-31%,线路损耗占8-9%,热损耗占6-12%。A、工频;B、中频;C、高频;D、低频

涠洲终端采用一种()作为传热介质,可以在常压下实现高温加热。A、有机介质B、无机介质C、空气D、水

在交流电压下,两种不同介电系数的绝缘介质串联使用时,介电系数小的介质上承受的电压高。

用来表明电介质在施加电压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和绝缘质量状况称为其()性能。A、介电B、机械C、耐压D、吸湿

在交流电压下,两种不同介电系数的绝缘介质串联使用时,介电系数大的介质承受的电压高。

一台220kV电流互感器,由试验得出主电容为1000pF,介质损耗因数为0.6%,在1.15倍的额定电压下,介质的功率损耗P约为()。A、30WB、40WC、50WD、60W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放电线圈()。A、外观检查;B、绕组电阻测量;C、绝缘电阻及介质损耗因数测量;D、工频电压(干试)试验

测量绝缘油的介质损耗因数时,汕温一般为()后在测量。A、90℃B、室温C、0℃D、50℃

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应对耦合电容器外观,出厂试验中的电容量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工频耐压、局部放电试验等关键项目,以及外绝缘爬电距离、干弧距离测量进行旁站见证验收。

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验收标准为()。A、对于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参照GB20840.2-2014中表209的要求,分电容型和非电容型进行考核B、对于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薄膜式的电流互感器,10kV~Um√3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小于等于0.25%C、对于Um≥252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0.5Um/√3~Um/√3的测量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值的增值不应大于0.001D、对于正立式电容型绝缘结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地屏(末屏),在测量电压为3kV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允许值不应大于0.02

关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介质损耗因数,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B、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C、可以在0.2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D、试验方法参考GB/T3048.1

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必要时分别测量()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A、被测绕组本体B、被测绕组对地C、被测绕组对其它绕组D、相邻绕组

在交流电压下,两种不同介电系数的绝缘串联使用,介电系数大的介质承受电压高。()

一台220kV电流互感器,由试验得主电容为1000pF,介质损耗因数为0.6%,在1.15的额定电压下,介质的功率损耗P约为()。A、30WB、40WC、50WD、55W

局部放电测量的非电测量法包括()等。A、化学分析法B、介质损耗法C、声测法D、光测法

测量局部放电时,要求试验用耦合电容器()。A、介质损耗因数小B、绝缘电阻高C、泄漏电流小D、在试验电压下无局放

两个电容型设备在并联情况下或异相相同电压下在电容末端测得两个电流矢量差,对该差值进行正切换算,换算所得数值叫做()。A、介质损耗因数B、电容量C、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D、相对电容量

判断题在交流电压下,两种不同介电系数的绝缘介质串联使用时,介电系数大的介质承受的电压高。A对B错

判断题在交流电压下,两种不同介电系数的绝缘介质串联使用时,介电系数小的介质上承受的电压高。A对B错

判断题一般认为油纸绝缘在直流电压下的耐电强度是交流电压下耐电强度的两倍多。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