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人力自然攀登1、4位脚蹬时,车体不得动摇,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mm。A100-200B200-300C300-400D400-500

单选题
人力自然攀登1、4位脚蹬时,车体不得动摇,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mm。
A

100-200

B

200-300

C

300-400

D

400-50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铁路货车临修,敞车人力制动机手轮在上端梁上方时,手轮下面至车体端部上平面的距离不小于();手轮在上端梁下方时,手轮上面至上端梁下平面的距离不小于()。 A.70mm,150mmB.150mm,70mmC.80mm,200mmD.200mm,80mm

空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 A、地板面高B、车辆高度C、车体内部侧面高D、车体内部中心高

方向舵脚蹬脱开按钮按下后()。A、使用脚蹬时,前轮转弯失效。B、前轮自动定中。C、使用脚蹬仍可操纵前轮转弯。D、使用脚蹬时,方向舵失效。

如果同时使用转弯手轮和方向舵脚蹬,则:().A、手轮超控脚蹬B、脚蹬超控手轮C、在转弯角度小于7度时,脚蹬超控手轮D、起飞滑跑速度大于60KT时,脚蹬超控手轮

偏航阻尼工作时,方向舵运动()A、脚蹬不动B、脚蹬也运动C、当A/P衔接后,脚蹬随方向舵运动D、脚蹬减比率运动

车辆高度与最大高度空车时,车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车辆高度。

组装后,测量脚蹬下平面至轨面垂直距离为()mm,不符合规定时重新更换。A、400~500B、400~600C、500~600D、600~700

处理脚蹬变形故障时,对需调修的脚蹬进行加热至变红,作业人员使用()将脚蹬卡稳后进行微调,扳起脚蹬至复位。A、鸭嘴撬棍B、防滑撬棍C、活头撬棍D、普通撬棍

调车人员下车时,要逐步下到脚蹬最低处,确认(),然后身体脱离车体。A、脚蹬良好B、车速在15公里以下C、下车地点平坦D、衣物无挂住可能

整车在平直线路检查中,脚蹬下平面至轨面垂直距离范围为()。A、200~300mmB、300~350mmC、400~500mmD、450~550mm

当偏航阻尼作动器工作时,脚蹬是否受影响().A、脚蹬在人工模式时会移动B、脚蹬在自动模式时会移动C、脚蹬在人工备用模式时会移动D、脚蹬不会移动

运行中,对于脚蹬和扶梯存在()缺陷时禁止使用。A、脚蹬、扶梯缺失B、脚蹬、扶梯状态不良C、扶梯被掩盖D、脚蹬位于车辆端部E、脚蹬、扶梯状态良好

下列关于车辆高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辆上部最高部位至轨面的垂直距离B、空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车辆高度C、车辆最大高度就是车辆高度D、重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车辆高度

车体落成后,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500mm。

车辆高度是指空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

空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A、最大高度B、车辆高度C、实际高度

下列关于车钩高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车时,车钩中心线至轨面的垂直距离B、重车时,车钩中心线至轨面的垂直距离C、空车时,车钩顶至轨面的垂直距离D、重车时,车钩底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

车钩中心线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880±10)mm,守车除外。

车辆落成后,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多少?

问答题车辆落成后,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多少?

单选题脚蹬下平面至规面垂直距离为()A200-300mmB300-400mmC400-500mmD450-550mm

判断题车体落成后,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500mm。A对B错

单选题下列关于车辆高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辆上部最高部位至轨面的垂直距离B空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车辆高度C车辆最大高度就是车辆高度D重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车辆高度

判断题车辆高度与最大高度空车时,车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为车辆高度。A对B错

判断题车辆高度是指空车时,车体或罐体上部外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A对B错

单选题下列关于车钩高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车时,车钩中心线至轨面的垂直距离B重车时,车钩中心线至轨面的垂直距离C空车时,车钩顶至轨面的垂直距离D重车时,车钩底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

单选题整车在平直线路检查中,脚蹬下平面至轨面垂直距离范围为()。A200~300mmB300~350mmC400~500mmD450~5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