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单选题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A

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

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

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参考解析

解析: 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秦朝在地方各级行政机构都设有相应的官员进行管理,说明秦朝在地方形成了严密的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B、C、D项在题于中没有体现。

相关考题:

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设A为m×n矩阵,B为n×m矩阵,E为m阶单位矩阵,若AB=E,则 A.A秩r(A)=m,秩r(B)=mB.秩r(A)=m,秩r(B)=nC.秩r(A)=n,秩r(B)=mD.秩r(A)=n,秩r(B)=n

4阶方阵A的秩为2,则其伴随矩阵An的秩为( )。 A. 0 B. 1 C. 2 D. 3

A当t=2时,A的秩必为1 B当t=2时,A的秩必为2 C当t≠2时,A的秩必为1 D当t≠2时,A的秩必为2

A.当t=6时,P的秩必为1B.当t=6时,P的秩必为2C.当t≠6时,P的秩为1D.当t≠6时,P的秩为2

设A、B分别为n×m,n×l矩阵,C为以A、B为子块的n×(m+l)矩阵,即C=(A,B),则( ).《》( )A.秩(C)=秩(A)B.秩(C)=秩(B)C.秩(C)与秩(A)或秩(C)与秩(B)不一定相等D.若秩(A)=秩(B)=r,则秩(C)=r

A.当t=2时,A的秩必为1B.当t=2时,A的秩必为2C.当t≠2时,A的秩必为1D.当t≠2时,A的秩必为2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书佐二人。“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A、“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B、“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C、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D、“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

《开皇律》规定“其在八一至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属()。A、例减B、听赎C、官当D、杂抵罪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共设铁官49处,胶东半岛地区有东莱郡的东牟和胶东国的郁秩两处。郁秩县城就在今天的平度城。

《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A、废除了分封制度B、削弱了封国势力C、体现了儒学独尊D、改行三省六部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郡县制D、专制主义制度

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

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A、小农经济形成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D、江南得到开发

东汉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皆秦制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郡守、郡尉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B、秦朝首创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C、中央设监御史,按察郡县D、郡守为郡的行政长官,郡尉掌管地方武装,官位世袭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空格处应是A、丞相B、太尉C、司隶校尉D、枢密院

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翻译: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东汉初年,光武帝设司空,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领御史台。御史中丞,其秩次于尚书令,品秩比较低,但权势很大。朝贺时,时称“三独坐”,御史中丞不包括在内。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8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D、实现选贤任能

问答题翻译: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判断题东汉初年,光武帝设司空,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领御史台。御史中丞,其秩次于尚书令,品秩比较低,但权势很大。朝贺时,时称“三独坐”,御史中丞不包括在内。A对B错

多选题在秦朝,负责乡里调解纠纷、平断曲直、征收赋税的基层官吏有()A县丞B有秩C主簿D游徼E啬夫

单选题设向量组(I)α1,α2,…,αs,其秩为r1,向量组(Ⅱ)β1,β2,…,βs,其秩为r2,且βi(i=1,2,…,s)均可以由α1,…,αs线性表示,则(  ).A向量组α1+β1,α2+β2,…,αs+βs的秩为r1+r2B向量组α1-β1,α2-β2,…,αs-βs秩为rl-r2C向量组α1,α2,…,αs,β1,β2,…,βs的秩为rl+r2D向量组α1,α2,…,αs,β1,β2,…,βs的秩为rl

单选题《开皇律》规定“其在八一至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属()。A例减B听赎C官当D杂抵罪

单选题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