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轮对组装后的内侧距离比规定的最小内侧距离小1mm及以内,或因车轮辗制不均匀而致使内距任意3处差超过规定时,可以()侧面调整。A旋削轮辋内B旋削轮辋C旋削轮辋外D重新压装

单选题
轮对组装后的内侧距离比规定的最小内侧距离小1mm及以内,或因车轮辗制不均匀而致使内距任意3处差超过规定时,可以()侧面调整。
A

旋削轮辋内

B

旋削轮辋

C

旋削轮辋外

D

重新压装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轮对内距检查尺检查轮对内侧距离时规定测量三处,其最大差不得超过()。 A、3mmB、2mmC、4mmD、1mm

车辆轮对的内侧距离规定为1353mm,其容许差不得超过_______mm。

轮对内侧距离比最小内距小()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之。A、4B、3C、2D、1

轮对内侧距离比轮对最小内距小()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A、0.5mmB、lmmC、1.5mmD、2mm

轮对内侧距离比轮对最小内距小1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

轮对的两车轮内侧距离及内距3处差超限时须送车轮厂修理。

轮对内侧距离比最小内距小于1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辋内侧面调整。

新组装或经重新组装的轮对须符合()。A、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B、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大于0.5mmC、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距离差不大于0.6mm。D、轮对内侧距离任意三处差不大于3㎜

机车轮对内侧距离为()mm,容许差度不得超过±3mm。

机车轮对的内侧距在组装时有严格的要求,按规定轮对的内侧距为()。A、1435±3%B、1435±2%C、1353±3%D、1353±2%

轮对组装后的内侧距离比规定的最小内侧距离小1mm及以内,或因车轮辗制不均匀而致使内距任意3处差超过规定时,可以()侧面调整。A、旋削轮辋内B、旋削轮辋C、旋削轮辋外D、重新压装

轮对内侧距离及内侧距离三处差超限需进行旋面处理。()

车轮与车轴压装后,轮对内侧距离任意三处差不大于()mm。A、0.5B、1C、1.5D、2

轮对厂修、段修时,轮对内侧距离及内侧距离三处差超限,须()。A、退轮检查B、更换车轴C、更换车轮D、加工修理

轮对内测距离超过规定限度或内侧距三处测量值最大差大于(),应退轮修理或更换轮对。

《技规》中对车辆轮对内侧距离是如何规定的?

单选题轮对厂修、段修时,轮对内侧距离及内侧距离三处差超限,须()。A退轮检查B更换车轴C更换车轮D加工修理

单选题车轮与车轴压装后,轮对内侧距离任意三处差不大于()mm。A0.5B1C1.5D2

多选题轮对组装不良而引起车辆脱轨或倾覆的主要原因有()。A轮对两车轮内侧距离超差,无论大或小均与轨距不匹配而易在行车中脱轨B轮对之轮位差超过规定要求,使轴承装置横向错位,增大轴向力而导致热切轴和车辆脱轨或倾覆事故C轮轴压装或压装曲线不符合规定要求,使轮轴实际组装结合力不足,导致车轮在行车中发生轴向位移而脱轨D同一轮对选配车轮直径之差超过规定要求,使车轮在运行中发生严重挤压规定而导致脱轨

单选题轮对内侧距离比轮对最小内距小()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A0.5mmB1mmC1.5mmD2mm

单选题轮对内侧距离比规定的最小内侧距离小()及以内或因车轮辗制不均匀而致使内距任意三处相差超过规定时,可旋修轮辋内侧面调整。A0.1mmB0.5mmC1mmD2mm

判断题轮对内侧距离比最小内距小于1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辋内侧面调整。A对B错

单选题机车轮对的内侧距在组装时有严格的要求,按规定轮对的内侧距为()。A1435±3%B1435±2%C1353±3%D1353±2%

判断题轮对的两车轮内侧距离及内距3处差超限时须送车轮厂修理。A对B错

判断题新组装轮对内侧距离任意三处差不大于1mm。A对B错

填空题轮对内测距离超过规定限度或内侧距三处测量值最大差大于(),应退轮修理或更换轮对。

单选题轮对内侧距离比最小内距小()mm及以下时,可旋削轮缘内侧面调整之。A4B3C2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