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选用该药物的依据是()A患者骨密度已达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应该选用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B为绝经早期高转换阶段,不考虑使用骨形成促进剂C由于患者有子宫肌瘤,不考虑雌激素制剂D患者有面红、潮热症状,用雷洛昔芬易加重症状E疼痛不明显,不建议用降钙素治疗F阿仑膦酸钠是多国指南推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

多选题
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选用该药物的依据是()
A

患者骨密度已达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应该选用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B

为绝经早期高转换阶段,不考虑使用骨形成促进剂

C

由于患者有子宫肌瘤,不考虑雌激素制剂

D

患者有面红、潮热症状,用雷洛昔芬易加重症状

E

疼痛不明显,不建议用降钙素治疗

F

阿仑膦酸钠是多国指南推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B、身材缩短C、骨折D、脊柱变形E、腹胀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定中,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T值为A、<-1.0 SDB、<-1.5 SDC、<-2.0 SDD、<-2.5 SDE、<-3.0 SD

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 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 cm,体重49 kg,体重指数 19 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 mmol/L(正常值2.0~2.7 mmol/L),血磷1.4 mmol/L(正常值0.8~1.45 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 ng/L(正常值15~88 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 μg/L(正常值8.5~17.9 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 U/L(正常值2.34~4.04 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 nmol/L(正常值47.7~144 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 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复方雌激素B、雷洛昔芬C、鲑鱼降钙素D、阿仑膦酸钠E、阿法骨化醇F、维生素KG、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选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的依据是A、患者骨密度已达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应该选用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B、为绝经早期高转换阶段,不考虑使用骨形成促进剂C、由于患者有子宫肌瘤,不考虑雌激素制剂D、患者有面红、潮热症状,用雷洛昔芬易加重症状E、疼痛不明显,不建议用降钙素治疗F、阿仑膦酸钠是多国指南推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阿仑膦酸钠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A、每次70 mg每周1次B、早餐前至少提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C、不能与食物、牛奶或饮料同服D、患者在服用本品以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服用其他药物E、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F、如果早餐前未服药,则当日停服,不能在餐后补用G、必须坚持连续用药H、该药易引起血钙升高,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水平I、治疗期间应补充足量的钙剂和适量的维生素D用药教育还应提供基础干预措施及建议,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饮食习惯,每日喝牛奶500 mlB、饮食建议: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C、加强户外锻炼,增加光照D、每日补充元素钙500~600 mgE、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 U或活性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0.25 μg,每日1 次F、避免嗜烟、酗酒

患者女性,60岁,因“腰部酸痛、乏力、行走困难2年”来诊。患者停经6年,既往史无特殊。查体:患者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75 mmHg(1 mmHg=0.133 kPa)。腰部广泛压痛、叩击痛,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均正常。 为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A、 骨密度B、 腰椎X线片C、 血常规D、 血清钙、磷检查E、 腰椎CTF、 血清碱性磷酸酶提示 入院后检查示骨质疏松改变,经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腰部酸痛无明显缓解。应进行的进一步检查有A、 甲状旁腺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血清蛋白电泳D、 颅脑X线片E、 多肿瘤标志物F、 骨髓穿刺G、 腰椎MRIH、 血气分析提示 颅骨正侧位X线片示颅骨多发穿凿样改变;蛋白电泳提示单克隆IgG升高,血清β2微球蛋白明显升高;骨密度检查示骨质疏松改变。可能的诊断有A、 多发性骨髓瘤B、 腰椎结核C、 腰椎慢性骨髓炎D、 强直性脊柱炎E、 腰椎管狭窄症F、 骨质疏松症

患者女性,60岁,46岁停经,腰背痛4年,身高缩短6cm,2日前于室内摔倒,右手撑地,腕关节疼痛明显。X线检查见:右桡骨远端骨折。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示:骨密度较正常年轻人平均值降低的标准差数为2.70s。根据1994年,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诊断为A.正常B.骨量减少C.轻度骨质疏松症D.骨质疏松症E.严重骨质疏松症

患者女,26岁,因“双侧臀区交替性疼痛2年、腰背部疼痛1年”来诊。疼痛夜间加重,有痛醒史。既往患者双眼曾发生虹膜睫状体炎,间断球后注射激素;父亲“驼背”。查体:无皮疹;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腰椎棘突压痛(+),骶髂关节压痛(+),双下肢“4”字试验(+);外周关节无肿胀、压痛。为明确诊断,该26岁女性患者应选择的检查有()。A、骶髂关节X线B、人类白细胞抗原-B27C、骶髂关节CTD、骶髂关节MRIE、类风湿因子F、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选用该药物的依据是()A、患者骨密度已达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应该选用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B、为绝经早期高转换阶段,不考虑使用骨形成促进剂C、由于患者有子宫肌瘤,不考虑雌激素制剂D、患者有面红、潮热症状,用雷洛昔芬易加重症状E、疼痛不明显,不建议用降钙素治疗F、阿仑膦酸钠是多国指南推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

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复方雌激素B、雷洛昔芬C、鲑鱼降钙素D、阿仑膦酸钠E、阿法骨化醇F、维生素K2G、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

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用药教育还应提供基础干预措施及建议,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饮食习惯,每日喝牛奶500mlB、饮食建议: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C、加强户外锻炼,增加光照D、每日补充元素钙500~600mgE、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U或活性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0.25μg,每日1次F、避免嗜烟、酗酒

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述药物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A、每次70mg每周1次B、早餐前至少提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C、不能与食物、牛奶或饮料同服D、患者在服用本品以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服用其他药物E、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F、如果早餐前未服药,则当日停服,不能在餐后补用G、必须坚持连续用药H、该药易引起血钙升高,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水平I、治疗期间应补充足量的钙剂和适量的维生素D

女性,64岁,近1年来腰背痛,脊柱X线检查示:胸12、腰1椎体楔形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测定:腰椎低于正常年轻妇女峰值骨量均值2.5SD,实验室检查:血钙2.18mmol/L,血磷0.98mmol/L,血碱性磷酸酶134IU/L世界卫生组织对本病的诊断标准依据( )A、临床症状B、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C、椎骨CT骨密度测定D、X线片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患者女,57岁,因“骨痛3年,加重伴身材变矮1年”来诊。查体:身高156cm(5年前身高161cm),体重68kg;颈前甲状腺未扪及;心、肺(-),肝、脾(-);脊柱胸段后突畸形,有轻微压痛,腰椎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正常。确诊该病所依据的检查是()A、血PTHB、脊椎X线片C、骨密度(BMD.测定D、血脂E、骨超声

患者男,22岁,因“骨痛、身高变矮4年”来诊。4年前始有骨痛,身高变矮,曾在外院诊为“骨质疏松”,予补钙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提重物时发生左侧肱骨骨折,已治愈。近3年来,患者经常在两餐之间出现上腹痛,伴有反酸、嗳气及胃灼热。近半年来,间断头痛,视力下降。查体:BP100/70mmHg;身高165cm(2年前身高170cm);意识清楚;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胸椎后凸,四肢未见畸形。患者入院后应行的检查是()A、血生化B、脊柱和四肢X线片C、腹部B超D、视力及视野检查E、胃镜F、颅脑X线片

患者女,27岁,背部疼痛5年余,驼背2年,GP,产后1年,身高变矮9cm,血钙、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检查发现患者有蓝巩膜体征,并有耳聋和骨折的家族史。为确定病因诊断,应进行的检查为()A、COL1A1和COL1A2基因分析B、CT检查C、骨密度测量D、超声检查E、X线检查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2.8SD,既往有脊柱、髋部骨折史。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为()A、疼痛B、身材缩短C、骨折D、脊柱变形E、腹胀

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2.8SD,既往有脊柱、髋部骨折史。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定中,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T值为()A、<-1.0SDB、<-1.5SDC、<-2.0SDD、<-2.5SDE、<-3.0SD

患者,女,34岁,因月经量增多、头昏2年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慢性贫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为60×109/L。拟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前输血以提高携氧能力,当输血70ml时,病人突感腰背酸痛、胸闷、气促、血压下降,休克,随即出现血红蛋白尿。立即停止输血,核查患者血型为A型,供血者血型为AB型。问: (1)该患者发生了哪一类输血反应? (2)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患者女,75岁,因“乏力、肌肉酸痛2d”来诊。入院前1周因“流涕、咳嗽”自服“阿奇霉素”7d。无发热,无少尿、水肿。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混合性血脂异常史(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依那普利、HCT。否认糖尿病病史。查体:T36.6℃,P80次/min,R18次/min,BP12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A、CKB、AST和ALTC、肾功能D、血常规E、胸部X线片

单选题患者女,75岁,因“乏力、肌肉酸痛2d”来诊。入院前1周因“流涕、咳嗽”自服“阿奇霉素”7d。无发热,无少尿、水肿。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混合性血脂异常史(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依那普利、HCT。否认糖尿病病史。查体:T36.6℃,P80次/min,R18次/min,BP12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四肢肌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ACKBAST和ALTC肾功能D血常规E胸部X线片

多选题患者男,22岁,因“骨痛、身高变矮4年”来诊。4年前始有骨痛,身高变矮,曾在外院诊为“骨质疏松”,予补钙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提重物时发生左侧肱骨骨折,已治愈。近3年来,患者经常在两餐之间出现上腹痛,伴有反酸、嗳气及胃灼热。近半年来,间断头痛,视力下降。查体:BP100/70mmHg;身高165cm(2年前身高170cm);意识清楚;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胸椎后凸,四肢未见畸形。患者入院后应行的检查是()A血生化B脊柱和四肢X线片C腹部B超D视力及视野检查E胃镜F颅脑X线片

多选题患者,女,78岁。腰背疼痛3年,加重10天,伴乏力,有时全身疼痛,晚间亦病痛,轻度影响睡眠。10天前,按摩后腰背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睡眠。查体:老年女性,"驼背",胸腰椎多处叩击痛(+),椎旁压痛(±),双上下肢无异常,X线示T12陈旧性压缩骨折。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否认糖尿病病史。骨质疏松合并骨折,以下哪些论述正确()A常因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B多发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C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颅骨、坐骨、膑骨等D脊柱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E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多在股骨颈部F第一次骨折后,患者再发生骨折几率大大降低

多选题患者女,26岁,因“双侧臀区交替性疼痛2年、腰背部疼痛1年”来诊。疼痛夜间加重,有痛醒史。既往患者双眼曾发生虹膜睫状体炎,间断球后注射激素;父亲“驼背”。查体:无皮疹;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腰椎棘突压痛(+),骶髂关节压痛(+),双下肢“4”字试验(+);外周关节无肿胀、压痛。为明确诊断,该26岁女性患者应选择的检查有()。A骶髂关节X线B人类白细胞抗原-B27C骶髂关节CTD骶髂关节MRIE类风湿因子F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问答题患者,女,34岁,因月经量增多、头昏2年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慢性贫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为60×109/L。拟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前输血以提高携氧能力,当输血70ml时,病人突感腰背酸痛、胸闷、气促、血压下降,休克,随即出现血红蛋白尿。立即停止输血,核查患者血型为A型,供血者血型为AB型。问: (1)该患者发生了哪一类输血反应? (2)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多选题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用药教育还应提供基础干预措施及建议,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饮食习惯,每日喝牛奶500mlB饮食建议: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C加强户外锻炼,增加光照D每日补充元素钙500~600mgE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U或活性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0.25μg,每日1次F避免嗜烟、酗酒

单选题患者女,27岁,背部疼痛5年余,驼背2年,GP,产后1年,身高变矮9cm,血钙、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检查发现患者有蓝巩膜体征,并有耳聋和骨折的家族史。为确定病因诊断,应进行的检查为()ACOL1A1和COL1A2基因分析BCT检查C骨密度测量D超声检查EX线检查

多选题患者女性,58岁,因“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诊。患者于46岁停经,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4年。患者4年前盆腔B型超声示子宫肌瘤,直径2cm。2年前曾因腰背酸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示第1~4腰椎T值为-2.2,股骨颈T值为-1.6,诊断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及保健品等。否认骨折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家族史:母亲有髋部骨折史,姐姐有乳腺癌史。查体:身高160cm,体重49kg,体重指数19kg/m。四肢、脊柱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2.3mmol/L(正常值2.0~2.7mmol/L),血磷1.4mmol/L(正常值0.8~1.45m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M蛋白未见异常。甲状旁腺功能:甲状旁腺素25ng/L(正常值15~88ng/L)。骨生化检查: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17.0μg/L(正常值8.5~17.9μg/L);酒石酸磷酸酶-5b(TRAP-5b)4.22U/L(正常值2.34~4.04U/L);25-羟维生素D(25-OHD)29.2nmol/L(正常值47.7~144nmol/L)。骨密度示第1~4腰椎T值-2.5,股骨颈T值-1.8。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述药物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A每次70mg每周1次B早餐前至少提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C不能与食物、牛奶或饮料同服D患者在服用本品以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服用其他药物E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F如果早餐前未服药,则当日停服,不能在餐后补用G必须坚持连续用药H该药易引起血钙升高,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水平I治疗期间应补充足量的钙剂和适量的维生素D

单选题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2.8SD,既往有脊柱、髋部骨折史。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定中,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T值为()A<-1.0SDB<-1.5SDC<-2.0SDD<-2.5SDE<-3.0SD

单选题患者女,70岁,四肢、脊柱骨痛1年余,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骨密度检查T-2.8SD,既往有脊柱、髋部骨折史。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为()A疼痛B身材缩短C骨折D脊柱变形E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