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1年真题]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C钱某自己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多选题
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1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

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

C

钱某自己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

D

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参考解析

解析:
诈骗罪的行为结构是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认识错误或者维持对方已有的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取得财物。根据受骗者事前是否存在认识错误,可以将诈骗类型分为两种:①在他人没有任何认识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用欺骗手段使他人陷入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②在他人已经由于某种原因陷入认识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继续维持或者强化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受骗者处分财物与行为人制造或强化的受骗者的认识错误都有因果关系。受骗者即使事前已经产生认识错误,但是只要行为人不维持利用,受骗者是不会做出处分财物的行为的。即受骗者事前是否有认识错误,并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本题中,钱某事前由于自己的原因对这只壶产生了认识错误。甲通过欺骗手段强化钱某的这种认识错误,并维持利用钱某的这种认识错误,使钱某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了财物,甲因此取得了财物。甲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诈骗罪

相关考题:

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国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请回答第{TSE}题。{TS}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钱某自已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关于事实二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将2万元真币送给赵某,构成行贿罪 B.甲将10万假币冒充真币送给赵某,不构成诈骗罪 C.赵某收受甲的财物,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赵某被甲欺骗而订立合同,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一)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國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请回答第86—87题。第 86 题 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B.属于方法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C.属于手段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D.属于因果关系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

共用题干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圆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请回答第86—87题。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关于诈骗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站在街边等公共汽车,李某看上了他的箱子。于是谎称天上有飞碟,趁王某抬头看飞碟之际,将王某的箱子拿走。李某成立诈骗罪B.郑某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国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由于钱某自己产生了认识错误,郑某不成立诈骗罪C.孙某在饭店请客时,其朋友先走,孙某出门送客。孙某发现饭店没有人跟出来,而自己的朋友也全都走了,于是也溜走了。孙某不成立诈骗罪D.A将一架钢琴卖给B。B付了全款。由于自己的孩子一个月后要参加钢琴考级,A请求B一个月后再抬走钢琴,B答应。后来,C来A家玩,称赞A的钢琴。A就将钢琴卖给了C,并让C抬走。A对B成立诈骗罪

关于诈骗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 A、甲利用信息网络,诱骗他人点击虚假链接,通过预先植入的木马程序取得他人财物。即使他人不知点击链接会转移财产,甲也成立诈骗罪 B、乙虚构可供交易的商品,欺骗他人点击付款链接,取得他人财物的,由于他人知道自己付款,故乙触犯诈骗罪 C、丙将钱某门前停放的摩托车谎称是自己的,卖给孙某,让其骑走。丙就钱某的摩托车成立诈骗罪D、丁侵入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刘某存折中的5万元存款转入自己的账户。对丁应以诈骗罪论处

共用题干甲将一只壶的壶底落款“民圆叁年”磨去,放在自己的古玩店里出卖。某日,钱某看到这只壶,误以为是明代文物。甲见钱某询问,谎称此壶确为明代古董,钱某信以为真,按明代文物交款买走。又一日,顾客李某看上一幅标价很高的赝品,以为名家亲笔,但又心存怀疑。甲遂拿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李某以高价买走赝品。请回答第86—87题。关于甲对钱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钱某自己有过错,甲不成立诈骗罪C:钱某已误以为是明代古董,甲没有诈骗钱某D:古玩投资有风险,古玩买卖无诈骗,甲不成立诈骗罪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一台价值6000元的冰箱,走到门口,被乙6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自己家的冰箱,甲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便不加阻拦,让甲将冰箱搬走。甲的行为成立诈骗罪B:店主甲在柜台内陈列了两块标价5万元的玉石,钱某讲价后2万元购买其中一块,李某讲价后以3000元的价格购买了另一块。甲对钱某成立诈骗罪C: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了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4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4000元。甲的行为成立敲诈勒索罪D:甲为取得财物殴打被害人李某,造成李某轻微伤。趁李某外出就医时,甲进入李某家中取走财物,甲成立盗窃罪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王某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等单位,利用该单位实施犯罪的。不成立单位犯罪B、甲、乙、丙三人成立某文化传播公司后,合法经营获利1万元,实施诈骗行为获款190万元,不成立单位犯罪C、钱某和李某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钱某和李某私分的,不成立单位犯罪D、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可以按合同诈骗罪定罪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A甲让乙卖出冰毒应定性为甲事后处理所盗赃物,对此不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B乙将40克冰毒掺杂、冒充120克纯冰毒卖出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C甲、乙既成立诈骗罪的共犯,又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D乙在冰毒中掺杂使假,不构成制造毒品罪

多选题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A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肇事行为B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逃逸行为C对甲应适用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D甲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如实交待罪行的,成立自首

多选题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

单选题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真题]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单选题关于诈骗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  )[2016年真题]A甲利用信息网络,诱骗他人点击虚假链接,通过预先植入的木马程序取得他人财物。即使他人不知点击链接会转移财产,甲也成立诈骗罪B乙虚构可供交易的商品,欺骗他人点击付款链接,取得他人财物的,由于他人知道自己付款,故乙触犯诈骗罪C丙将钱某门前停放的摩托车谎称是自己的,卖给孙某,让其骑走。丙就钱某的摩托车成立诈骗罪D丁侵入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刘某存折中的5万元存款转入自己的账户。对丁应以诈骗罪论处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A甲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触犯保险诈骗罪B甲既触犯保险诈骗罪,又触犯诈骗罪,由于两罪性质不同,应数罪并罚C陈某未将保险金据为己有,因欠缺非法占有目的不构成职务侵占罪D陈某与甲密切配合,骗取保险金,两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单选题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1.3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A侵占罪B信用卡诈骗罪C诈骗罪D盗窃罪

单选题某法院将扣押的车辆放在停车场,甲对该停车场的保管员乙谎称自己是法院的人,受法院的委托过来把车开走。保管员乙信以为真,并收取了甲给的保管费后,让甲把汽车开走。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18年真题]A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保管员乙对该车辆有处分权B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保管员乙对该车辆没有处分权C如果甲是该车辆的所有权人,甲通过欺骗方式骗回自己所有的汽车的,若坚持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为财产所有权,甲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D如果甲是该车辆的所有权人,甲通过欺骗方式骗回自己所有的汽车的,若坚持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为财产占有权,甲的行为成立诈骗罪

多选题关于对赵某的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A方某B钱某和刘某C丁公司D摩托车车主

单选题甲偶然翻动造纸厂内的碎纸堆时,发现纸堆下面有碎币(后查证属报废的货币碎片),拿回家后将货币碎片粘贴成残币10元、50元、100元若干张,合计5000余元,并以该钱被老鼠咬破为由将粘贴的残币带到某银行兑换。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仅成立伪造货币罪B甲仅成立变造货币罪C甲成立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想象竞合D甲成立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

多选题关于事实二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A甲将2万元真币送给赵某,构成行贿罪B甲将10万假币冒充真币送给赵某,不构成诈骗罪C赵某收受甲的财物,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D赵某被甲欺骗而订立合同,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单选题菜贩刘某将蔬菜装入袋中,放在居民小区路旁长条桌上,写明“每袋20元,请将钱放在铁盒内”。然后刘某去3公里外的市场卖菜。小区理发店的店员经常好奇地出来看看是否有人偷菜。甲数次公开拿走蔬菜时假装往铁盒里放钱。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A甲乘人不备,公然拿走刘某所有的蔬菜,构成抢夺罪B蔬菜为经常出来查看的店员占有,甲构成盗窃罪C甲假装放钱而实际未放钱,属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D刘某虽距现场3公里,但仍占有蔬菜,甲构成盗窃罪

多选题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多选题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3年真题]A甲曾借给好友乙1万元。乙还款时未要回借条。一年后,甲故意拿借条要乙还款。乙明知但碍于情面,又给甲1万元。甲虽获得1万元,但不能认定为诈骗既遂B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C甲请客(餐费1万元)后,发现未带钱,便向餐厅经理谎称送走客人后再付款。经理信以为真,甲趁机逃走。不管怎样理解处分意识,对甲的行为都应以诈骗罪论处D乙花2万元向甲购买假币,后发现是一堆白纸。由于购买假币的行为是违法的,乙不是诈骗罪的受害人,甲不成立诈骗罪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A甲以非法手段骗取国有公司的财产,构成诈骗罪B甲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构成贪污罪C程某协助甲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欺骗,构成诈骗罪与贪污罪的想象竞合犯D程某并非国家工作人员,但帮助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构成贪污罪的帮助犯

单选题钱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头支票,骗取某音像中心VCD光盘4000张,支票票面金额4万元。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018真题)A钱某的行为涉嫌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B钱某的行为涉嫌构成票据诈骗罪C钱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D钱某的行为涉嫌构成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