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规定,轿厢和对重反绳轮应设有()。A防护罩B挡绳装置C对重块压板D对重块顶杆

单选题
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规定,轿厢和对重反绳轮应设有()。
A

防护罩

B

挡绳装置

C

对重块压板

D

对重块顶杆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按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层门地坎至轿厢门地坎的水平距离偏差应当在()mm范围内。A.0~+2B.0~+3C.±2D.±3

为电梯轿厢和对重提供导向的构件叫().A、导靴B、导轨C、轿顶轮和对重轮D、安全钳

()是曳引式电梯用于挂绕曳引绳的有槽的轮子,轿厢和对重的运动就是通过它靠摩擦力驱动。A、张紧轮B、导向轮C、轿厢、对重反绳轮D、曳引轮

按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用于轿厢装载和紧急制动工况;≥用于轿厢滞留工况(对重压在缓冲器上,曳引机向上方向旋转)。式中α是曳引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单绕且无导向轮时,包角最大为()。A、180°B、360°C、90°D、270

下列关于对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曳引驱动中,对重装置必不可少B、对重可以减少电机功率损耗C、对重装置与曳引绳可以通过反绳轮连接D、对重的总重量取决于电梯额定载重量、轿厢自重和平衡系数

假设某电梯运行速度为2m/s,轿厢顶部和对重顶部均有反绳轮,切机房无导向轮,试计算曳引绳的线速度。

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规定,轿厢和对重反绳轮应设有()。A、防护罩B、挡绳装置C、对重块压板D、对重块顶杆

依据《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28621-2012),对于曳引驱动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应安装在()。A、对重下面B、轿厢下面C、轿顶上面

对重由钢丝绳经限速绳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运行中起平衡作用()

电梯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减速箱、机架和导向轮等组成。A、对重B、轿厢C、制动器D、曳引绳

电梯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减速厢、机架和导向轮等组成。A、曳引绳B、制动器C、轿厢D、对重

改善电梯曳引能力的措施有()。A、增加对重重量B、提高绳轮的摩擦系数C、增大绳轮包角D、増加轿厢和对重的重量

轿底反绳轮即为安装于轿厢底梁上的,用于改变电梯曳引比的一组动滑轮。

按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轿厢在两端站的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mm。A、150~400B、200~350C、200~400

曳引式电梯是通过绳轮与曳引绳的摩擦力驱动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电梯的()对其曳引能力与影响较大。A、绳轮的绳槽与曳引绳的摩擦系数B、轿厢的重量C、轿厢侧重量与对重侧重量差D、A与C

按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轿厢与对重间的最小距离为()。A、300B、100C、80D、50

电梯安装前应先将()运至机房,将轿厢、反绳轮运至顶层。A、曳引机、曳引机座、控制柜和曳引轮等B、工字钢、曳引机、曳引机座、控制柜和导向轮等C、工字钢、对重快、曳引机、曳引机座、控制柜等D、工字钢、曳引机、控制柜和电器部件等

判断题轿底反绳轮即为安装于轿厢底梁上的,用于改变电梯曳引比的一组动滑轮。A对B错

问答题假设某电梯运行速度为2m/s,轿厢顶部和对重顶部均有反绳轮,切机房无导向轮,试计算曳引绳的线速度。

单选题按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轿厢与对重间的最小距离为()。A300B100C80D50

单选题在电梯系统中将曳引钢丝绳引向对重或轿厢的,安装在曳引机架或承重轮上的结构是()。A反绳轮B导向轮C曳引轮

单选题曳引式电梯是通过绳轮与曳引绳的摩擦力驱动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电梯的()对其曳引能力与影响较大。A绳轮的绳槽与曳引绳的摩擦系数B轿厢的重量C轿厢侧重量与对重侧重量差DA与C

单选题()是曳引式电梯用于挂绕曳引绳的有槽的轮子,轿厢和对重的运动就是通过它靠摩擦力驱动。A张紧轮B导向轮C轿厢、对重反绳轮D曳引轮

单选题电梯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减速厢、机架和导向轮等组成。A曳引绳B制动器C轿厢D对重

单选题按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轿厢在两端站的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mm。A150~400B200~350C200~400

判断题对重由钢丝绳经限速绳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运行中起平衡作用()A对B错

多选题改善电梯曳引能力的措施有()。A增加对重重量B提高绳轮的摩擦系数C增大绳轮包角D増加轿厢和对重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