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与从前GDP增长、人均收入却不涨不同,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但中低收入者收入涨幅达不到平均数。所谓的平均数没有了“平均”的意义,相反更凸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分配的不公。“张家有财一千万”的另一面,也许是“九个邻居穷光蛋”。数据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6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把蛋糕做大”,如今更加重视“把蛋糕分好”。从这个意义讲,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快一点,本质上是“还欠账”。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B应着力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C应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D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单选题
与从前GDP增长、人均收入却不涨不同,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但中低收入者收入涨幅达不到平均数。所谓的平均数没有了“平均”的意义,相反更凸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分配的不公。“张家有财一千万”的另一面,也许是“九个邻居穷光蛋”。数据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6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把蛋糕做大”,如今更加重视“把蛋糕分好”。从这个意义讲,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快一点,本质上是“还欠账”。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
A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

B

应着力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

C

应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

D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参考解析

解析:
B项,文中围绕“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阐述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最终得出“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快一点”,本质上是“还欠账”的结论。即意在表达的内容是“应着力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

相关考题:

若GDP增长率大于3%,那么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一定增长了。假设以上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下列哪项一定正确?A、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都增长了,那么GDP增长率一定大于3%B、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而农民的人均收入却减少了,那么GDP增长率一定小于或等于3%C、如果GDP增长率小于或等于3%,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一定减少了D、即使城市居民和农村的人均收入都减少了,GDP增长率也可能大于3%

某企业1991年的产值比1990年增长13%,1992年比1991年增长11%,1993年比1992年增长12%,求该企业三年来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应采用()计算。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还应有其它条件才能决定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1998年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人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1995年辽宁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是1990年的:A.1.8倍B.2.1倍C.2.4倍D.2.7倍

根据材料,回答 136~140 题: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年-1998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第 136 题 1995年辽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为( )A.714元B.1624元C.1935元D.2037元

下列统计指标中,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有( )。A.销售额B.产品合格率C.产品销售量D.居民收入E.经济增长率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1998年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1995年辽宁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是1990年的:A.1.8倍B.2.1倍C.2.4倍D.2.7倍

如果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按相应人口放大可分别计算出城乡居民收入,请问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占全国居民收入比重达到( )%。A.76.3B.75.7C.76.4D.77.0

如果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按相应人口放大可分别计算出城乡居民收入,请问“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现价收入年均增长比农村居民现价收入年均增长快( )个百分点。A.0.0B.0.8C.6.2D.6.4

若GDP增长率大于3%,那么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一定增长了。假设以上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下列哪项一定正确? A. 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都增长了,那么GDP增长率一定大于3%B. 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而农民的人均收入却减少了,那么GDP增长率一定小于或等于3%C. 如果GDP增长率小于或等于3%,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一定减少了D. 即使城市居民和农村的人均收入都减少了,GDP增长率也可能大于3%

与从前GDP增长、人均收人却不涨不同,这几年城乡居民收人年年在增长,但中低收人者 收人涨幅达不到平均数。所谓的平均数没有了“平均”的意义,相反更凸现了收人差距的 扩大和分配的不公。“张家有财一千万”的另一面,也许是“九个邻居穷光蛋”。数据表明, 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61,城乡居民收人比为3.13 : 1。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把蛋糕做 大”,如今更加重视“把蛋糕分好”。从这个意义讲,让中低收人者的收人增加快一点,本质 上是“还欠账”。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 A.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年年在增长B.应着力加快中低收人者的收人增长C.应限制高收人者的收人增长D.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如果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按相应人口放大可分别计算出城乡居民收入,请问“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现价收入年均增长比农村居民现价收入年均增长快( )个百分点。 查看材料A.0.0B.0.8C.6.2D.6.4

对于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而言,“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必要的路径安排。按照“两个同步”来测算,今后几年我国GDP增速只要达到(),就能保证居民收入翻番。A.6%B.7%C.7.5%D.8%

与从前GDP增长、人均收入却不涨不词,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但中低收入者 收入涨幅达不到平均数。所谓的平均数没有了“平均”的意义,相反更凸现了收入差距的 扩大和分配的不公。“张家有财一千万”的另一面,也许是“九个邻居穷光蛋”。数据表明, 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6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 : 1。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把蛋糕做 大”,如今更加重视“把蛋糕分好”。从这个意义讲,i其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快一点,本质 上是“还欠账”。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在增长 B.应着力加快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C.应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 D.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为彻底改变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A、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B、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C、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同步D、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同步

增长速度是反映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由()求得。A、增长量与发展水平的比B、增长量与发展速度的比C、增长量与算术平均数的比D、增长量与序时平均数的比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这表明在我国()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B、收入分配实现公平C、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D、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O%左右,但财政税收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长10-20个百分点,这种增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传导路径是() ①国家财政持续增收受阻 ②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③企业或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④投资或消费增长乏力A、④→②→③→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说明() ①到2020年每个人都能实现收入翻番 ②党坚持民生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互为基础和前提 ④未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应与经济增长同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而我国却只有37%。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这说()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C、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更是生产的动力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但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长速度10-20个百分点。这种增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传导路径是() ①国家财政持续增收受阻 ②投资或消费增长乏力 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④企业或居民收入增长缓慢A、④-②-③-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

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增长速度是()A、各个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各个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调和平均数C、各个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各个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1978年到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多倍。A、40B、50C、60D、70

多选题为彻底改变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A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B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C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同步D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同步

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两个翻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下列关于“两个翻番”表述错误的是():A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出了量化目标B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收入预计都能够实现倍增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GDP翻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将超过2000年GDP的4倍

单选题某企业2006年的产值比2005年增长13%,2007年比2006年增长11%,2008年比2007年增长12%,求该企业三年来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应采用()计算。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还应有其它条件才能决定

单选题1978年到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多倍。A40B50C60D70

问答题案例二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始终高于农村居民,并且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按1985年前后来划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到1985年,虽然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始终高于农村居民,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为429元,1985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为407元。在7年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本不变,甚至略有减小。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明显拉大,并且呈现不断加剧的倾向。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407元迅速地扩大到2281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1994年为1985年的5.6倍。从收入水平增长来看,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自1985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低于总经济增长。剔除物价因素,1985年~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实际增长3.9%。可见,自1985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迅速扩大。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以上所给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仅仅是来自于统计的显性的收入差距。由于中国实行城市福利制度,城镇居民享受大量隐性补贴,如住房、医疗福利、财政价格补贴、单位内部福利。据有关学者的保守估计,1994年城镇居民的隐性收入为1110.5元。若将城镇居民的显性收入和隐性收入合计,1994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估计为4307.5元。若重新比较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至少在3.52:1以上。  问题:案例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社会保障在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上发挥了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