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单选题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
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参考解析
解析:
据题干得出罗斯福主张限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工人工资,这反映在新政措施中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生产的指导,通过制度的约束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尊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故选B项。
相关考题:
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正确的是( )。 A.最低工资立法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下降 B.最低工资立法有助于增加全体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 C.最低工资立法的扩大效应会导致部分低收入劳动者失去工作 D.最低工资立法的压缩效应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工资水平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大利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193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律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控制B.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企业制度C.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D.工人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下列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低工资立法会使所有的劳动者受益B:最低工资立法必然导致低收入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C:当法定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没有影响D:当法定最低工资等于或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时,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没有影响
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低工资立法有利于企业控制人工成本B.最低工资立法产生的最终影响是缩小了社会上的工资差别C.最低工资立法有可能导致一部分生产率较低的劳动者失去工作D.当法定最低工资水平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率时,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最低工资立法会使所有的劳动者受益B:最低工资立法必然导致低收入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C:当法定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没有影响D:当法定最低工资等于或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时,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没有影响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我跟老婆都在东莞某企业上班,企业按照规定为我们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现打算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东莞购买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不知道最高可贷款多少?我们企业位于东莞常平,不知道东莞常平公积金办事处咨询电话是多少?
材料一: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对任何雇员或要求受雇人员,均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行选定的工人组织为雇佣条件;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材料二:1938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它的主要条款包括每周40小时工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材料一岩仓使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材料二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3)罗斯福在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罗斯福在1935年提交的年度国会咨文中宣称:“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民正在经受着陈腐的不平等的煎熬”,“尽管我们付出了话语和行动的努力,但是特权阶层尚未铲除、社会下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此,罗斯福推动国会通过()①《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②《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实行大规模救济③《社会保险法》,致力于建设养老金和保险制度④《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应该享有的权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在1933-1943年国会通过的重大立法中,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制的。罗斯福及联邦政府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加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力 ②打破了三权分立的传统 ③削弱了美国国会的独立性 ④使美国集权趋势有所加强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罗斯福执政后,为了使新政得以推行,首先干预了立法环节。他提出明确具体的立法计划,而且采取多种手段参与国会的立法进程,大大发展了总统的立法权,使总统从国会的制约者变为立法的领导者。在“百日新政”期间(1933年3月9日-6月16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法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罗斯福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B、罗斯福扩大了美国总统的权力C、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不复存在D、国会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附庸
单选题在1933-1943年国会通过的重大立法中,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制的。罗斯福及联邦政府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加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力 ②打破了三权分立的传统 ③削弱了美国国会的独立性 ④使美国集权趋势有所加强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单选题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单选题193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律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控制B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企业制度C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D工人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单选题男:您好,我在报纸上看到贵公司的招聘广告,不知道现在招聘结束了吗?女:还没有,你对什么工作感兴趣呢?男:售货员。女:好的,请你本周四下午来我们公司,我们见面再谈。问:男的想做什么?A找工作B看新闻C看报纸D招聘工人
单选题罗斯福执政后,为了使新政得以推行,首先干预了立法环节。他提出明确具体的立法计划,而且采取多种手段参与国会的立法进程,大大发展了总统的立法权,使总统从国会的制约者变为立法的领导者。在“百日新政”期间(1933年3月9日-6月16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法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罗斯福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B罗斯福扩大了美国总统的权力C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不复存在D国会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附庸
单选题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A单单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C没有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D用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