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关于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多选题
关于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
A

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B

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C

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

D

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参考解析

解析: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二人具有共同故意,如果有人超出共同故意的范围实施新的犯罪,就不属于共同犯罪。本题中,甲、乙共同实施的是持有、使用假币罪,在实施完毕之后二人逃跑,在逃跑过程中,甲产生故意伤害丙的故意和行为,但乙明确反对,二人对此没有形成共同故意。甲此时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二人原定共同犯罪的范围,属于个人单独犯罪。乙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及其结果不用负责犯罪中止是以构成犯罪为前提,而乙对此并不构成犯罪,因此乙明确叫甲停车不成立犯罪中止。

相关考题:

关于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丙行为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加重犯B.对丙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C.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实行并罚D.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3.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问,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A.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C.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D.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C、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 D、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共用题干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大叫“别走”,甲迅即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挡,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91-94题。关于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2009年真题)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 ,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扶养,致其冻饿身亡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不维修,致锅炉爆炸D.丁过失引起火险后,不予扑灭,酿成火灾

(2009年真题)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A.对象认识错误B.法律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大叫“别走”,甲迅即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1-2题3.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甲欲开枪杀乙时,发现丙也在乙身边,其不管不顾向乙射击,结果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D、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1年真题]A丙行为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加重犯B对丙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C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实行并罚D对丙行为应以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并罚

多选题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C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D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多选题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

单选题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多选题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多选题关于事实四乙死亡的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A甲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丙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处置现场的警察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乙自身的过失行为与本人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多选题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单选题下列哪一情形构成对生命权的侵犯?(  )[2016年真题]A甲女视其长发如生命,被情敌乙尽数剪去B丙应丁要求,协助丁完成自杀行为C戊为报复欲致己于死地,结果将己打成重伤D庚医师因误诊致辛出生即残疾,辛认为庚应对自己的错误出生负责

不定项题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大叫“别走”,甲迅即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1-2题3.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多选题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多选题关于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A丙构成受贿罪共犯B丙构成介绍贿赂罪C丙构成行贿罪共犯D丙没有实行行为,不构成犯罪

多选题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做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多选题甲、乙合谋杀害丙,计划由甲对丙实施砍杀,乙持枪埋伏于远方暗处,若丙逃跑则伺机射杀。案发时,丙不知道乙的存在。为防止甲的不法侵害,丙开枪射杀甲,子弹与甲擦肩而过,击中远处的乙,致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A丙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依具体符合说,丙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故意B丙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依法定符合说,丙对乙的死亡结果具有故意C不论采取何种学说,丙对乙都不能构成正当防卫D不论采用何种学说,丙对甲都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