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为提高雷达测距精度,选择的量程应使回波显示在()。A荧光屏边缘B靠近屏中心附近C约2/3屏半径附近D以上均可

单选题
为提高雷达测距精度,选择的量程应使回波显示在()。
A

荧光屏边缘

B

靠近屏中心附近

C

约2/3屏半径附近

D

以上均可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为提高寻位精度,出现SART应答信号时,应将雷达_____。A.量程减小B.量程增大C.灵敏度下降D.提高灵敏度

为减小雷达测距误差,应选合适量程,使被测回波处于:A.荧光屏中心附近B.荧光屏边缘附近C.荧光屏离中心2/3半径附近D.A、B、C均可

船舶雾航中使用雷达助航时,应注意()。A、雷达量程档应远、近交替使用B、保持对雷达进行仔细、连续的观测C、对雷达回波应能准确识别D、以上都对

为提高寻位精度,出现SART应答信号时,应将雷达()。A、量程减小B、量程增大C、灵敏度下降D、提高灵敏度

雷达与经纬仪同步对比观测是为了()。A、检查雷达的测距精度B、检查雷达的测角精度C、检查雷达的测距和测角精度

雷达测距精度应不低于()和所用量程的()中的较大者,测方位精度优于(),电子方法校准的船首线精度在()。

为避免雷达显示器上的SA.RT标志信号变为12条弧线或者12个同心圆,要求搜救雷达的操作员必须随距离的逐渐接近,适时()A、加大雷达量程B、减小雷达量程C、降低雷达增益D、T提高雷达增益

IMOMSC192(79)船舶导航雷达性能标准规定,高性能的现代船舶导航雷达测距精度应低于()和所用量程的()中的较大者。A、50m;1%B、30m;1%C、20m;1.5%D、40m;1.5%

为提高万用表测量电阻的精度,在选择量程时,应使表针偏转后指在欧姆刻度线接近满刻度处。

二次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的作用是()。A、提高探测距离B、提高测角精度C、提高测距精度D、提高发射功率

单选题就提高雷达观测方位精度来说,哪种措施是不正确的。()A选好量程,使物标处于2/3量程处B选用“首向上”相对运动显示方式C选用“北向上”相对运动显示方式D船摇摆时,尽可能选测船首尾和两侧目标

填空题雷达测距精度应不低于()和所用量程的()中的较大者,测方位精度优于(),电子方法校准的船首线精度在()。

单选题为减小雷达测距误差,应选合适量程,使被测回波处于()。A荧光屏中心附近B荧光屏边缘附近C荧光屏离中心2/3半径附近DA、B、C均可

单选题在雷达近量程档观测,发现两侧笔直岸线在屏上呈中间向外弯曲的曲线,说明()。A是岸线的二次扫描假回波B雷达测距误差为“+”C雷达测距误差“-”DB或C

单选题IMOMSC192(79)船舶导航雷达性能标准规定,高性能的现代船舶导航雷达测距精度应低于()和所用量程的()中的较大者。A50m;1%B30m;1%C20m;1.5%D40m;1.5%

单选题远处直岸线在雷达荧光屏上变成向扫描中心凸出的回波,它是()。A二次扫描假回波B雷达存在测距误差C雷达存在方位误差DB+C

单选题为提高雷达测量精度,选择量程时应使回波显示在:()A荧光屏边缘B靠近屏中心附近C约1/2—2/3屏半径附近DABC均可

问答题驾驶员为提高雷达测距精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单选题为了减小雷达测距误差,应选合适量程,使被测回波处于()。A荧光屏中心附近B荧光屏边缘附近C离荧光屏中心2/3半径附近D雷达荧光屏中心

单选题雷达与经纬仪同步对比观测是为了()。A检查雷达的测距精度B检查雷达的测角精度C检查雷达的测距和测角精度

单选题在雷达近量程档观测,发现两侧笔直岸线在荧光屏上呈向扫描中心凸出的曲线,说明()。A是岸线的二次扫描回波B雷达测距误差为“+”C雷达测距误差为“-”DB或C

单选题为提高雷达测量精度,选择的距离量程应使回波显示在()A荧光屏边缘B靠近屏幕中心附近C约2/3屏幕半径附近DA、B、C均可

单选题为减小雷达测距误差,下述说法()是错误的。A适当调节各控钮,使回波清晰、饱满B应经常检查距标的精度,掌握其误差C应将VRM的中心与回波的中心精确重合D应选择陡峭、回波清晰稳定的物标

单选题关于影响雷达测距精度和操作的正确说法是()。A测距时将距标圈的内沿与回波的前沿相切可克服回波光点对测距的影响B雷达观测物标的选择与测距精度有关,回波的测量点即是海图上的作图点C观测中可选用短脉冲发射工作状态并尽可能选用回波外缘测距D雷达天线高度也会引起测距误差,天线高度越高,物标越近,影响越小

单选题雷达的定时脉冲延时的目的是().A提高距离分辨力B提高方位分辨力C提高测距精度D提高测方位精度

单选题为了提高雷达测方位精度,选择量程应使回波显示在()。A靠近荧光屏边缘B大约1/2~2/3扫描线长度区域C靠近扫描中心D大约1/3扫描线长度以内

单选题雷达的触发脉冲延迟时间调整的目的是()。A提高距离分辨力B提高方位分辨力C提高测距精度D提高测方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