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中年女性,左侧乳腺外上限触及一2.5cm×3.2cm大小肿块,病检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医生需要检测ER(雌激素受体)和PE(孕激素受体)的值,其意义是什么()。A判断预后B激素治疗C预防复发D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
患者,中年女性,左侧乳腺外上限触及一2.5cm×3.2cm大小肿块,病检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医生需要检测ER(雌激素受体)和PE(孕激素受体)的值,其意义是什么()。
A

判断预后

B

激素治疗

C

预防复发

D

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E

以上都不是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患者,女,78岁。因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3cm×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ER(++),PR(+)。术后最佳治疗应选A、放疗B、化疗C、内分泌治疗D、生物免疫治疗E、中药

女性,76岁,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浸润性导管癌,大小2cm× 2cm,无淋巴结转移,ER(++),PR(+),术后最佳治疗应为A.放疗B.化疗C.内分泌治疗D.生物免疫治疗E.切除另一侧乳房

45岁绝经前女性,左乳腺癌术后2周,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有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3/15,肿瘤大小为2cm×3cm、ER(++)、PR(++)、C-erbB2(+)。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应该为A、ACB、FECC、AC→TD、NPE、CMF

女性,76岁,乳腺癌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2×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ER(++),PgR(+)。术后治疗首选A.放疗B.化疗C.内分泌治疗D.生物免疫治疗E.中药

女性,76岁。因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cm×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ER(++),PR(+),术后最佳治疗应选A.放疗B.化疗C.内分泌治疗D.生物免疫治疗E.中药

女性,45岁,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块两月,局部切除病检。肉眼:灰白灰黄色肿物一块,大小3×3×2cm,切面灰白、质硬,边缘不整。光镜下:瘤细胞呈小圆形,分布于致密结缔组织内,部分为单行线状排列,部分可见靶盘样排列。该患者病理诊断为( )。A、小叶原位癌B、浸润性小叶癌C、导管原位癌D、浸润性导管癌E、腺样囊性癌指导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有( )。A、ER、PRB、ER、C-erbB-2C、PSA、PRD、ER、PR、C-erbB-2E、ER、PR、PSA

患者,女性,56岁。体检发现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直径4cm大小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乳头内陷,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触及2个小肿块,考虑患者情况为 A、乳腺癌Ⅰ期B、乳腺癌Ⅱ期C、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D、乳腺癌Ⅲ期E、急性乳腺炎

老年女性,右侧乳腺近乳头3.5cm的左外侧有一肿块,质地稍硬,活动欠佳,病检见导管上皮有明显的异型性,腔内可见黏液成分,属下列哪一型A.黏液癌B.腺样囊泡癌C.导管内癌D.浸润性导管癌E.鳞状细胞癌

患者,女性,56岁。体检发现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直径4cm大小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乳头内陷,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触及2个小肿块,考虑患者情况为A.乳腺癌Ⅰ期B.乳腺癌Ⅱ期C.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D.乳腺癌Ⅲ期E.急性乳腺炎

女性,58岁。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直径约2 cm。组织学检査,肿瘤细胞小,在纤维组织中排列成单排细胞,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应诊断为A.小叶原位癌B.浸润性小叶癌C.导管内癌D.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女性,62岁,发现右乳外上象限肿块1年,近半月来增大明显而就诊。体格检查:右乳外上象限扪及约2cm×3cm大小的肿物,肿物固定,右侧腋下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活动尚可,约0.5cm×1cm大小,B超提示:右乳癌、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术前穿刺活检提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ER(+)PR(+)。本例病检提示浸润性导管癌,下列病理类型与其相同的一类还有A. 硬癌B. 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C. 乳头状癌D. 小管癌(高分化)E. 粘液腺癌F. 鳞状细胞癌G. 单纯癌H. 腺癌

女性,76岁,因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cm×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ER(++),PR(+),术后最佳治疗应选()A、放疗B、化疗C、内分泌治疗D、生物免疫治疗E、中药

患者女,35岁。发现右乳包块1个月,查体右乳外上一约2.5cm包块,质硬,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如患者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清扫,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5×2cm大小,ER,PR均阴性,术后应采用()。A、放疗B、内分泌治疗C、化疗D、介入治疗E、免疫治疗F、生物治疗

患者女,62岁,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2/21。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最佳的辅助化学治疗方案为()。A、ACB、AC→TC、AC→THD、CMFE、TC

一位32岁女性,左乳房外上象限内触及3cm圆形光滑肿块8个月,质韧,活动佳。如部分区域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管腔,细胞形态多样,该疾病应诊断为()A、浸润性导管癌B、腺病伴普通型导管增生C、纤维腺瘤伴导管内原位癌D、纤维腺瘤伴普通型导管增生E、不典型导管增生

女性,45岁,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块两月,局部切除病检。肉眼:灰白灰黄色肿物一块,大小3×3×2cm,切面灰白、质硬,边缘不整。光镜下:瘤细胞呈小圆形,分布于致密结缔组织内,部分为单行线状排列,部分可见靶盘样排列。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小叶原位癌B、浸润性小叶癌C、导管原位癌D、浸润性导管癌E、腺样囊性癌

老年女性,右侧乳腺近乳头3.5cm的左外侧有一肿块,质地稍硬,活动欠佳,病检见导管上皮有明显的异型性,腔内可见黏液成分,属下列哪一型()。A、黏液癌B、腺样囊泡癌C、导管内癌D、浸润性导管癌E、鳞状细胞癌

女性,52岁。发现左乳房肿块1周。查体发现肿块位于左乳头外侧,5cm×4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腋窝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怀疑为乳腺癌。该病人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可能是().A、Paget病B、腺样囊性癌C、导管内癌D、炎性乳腺癌E、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中年女性,左侧乳腺外上限触及一2.5cm×3.2cm大小肿块,病检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医生需要检测ER(雌激素受体)和PE(孕激素受体)的值,其意义是什么()。A、判断预后B、激素治疗C、预防复发D、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E、以上都不是

患者,女性,45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肿块1天。体格检查: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外形不规则肿块。提示:如果患者术后病理显示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术后予三苯氧胺治疗。接受这一治疗后,易发生的肿瘤是()。A、对侧乳腺癌B、宫颈癌C、子宫内膜癌D、卵巢癌E、阴道癌F、皮肤癌

女性,58岁,发现右乳腺包块3个月,无症状。检查发现右乳腺外上象限有一3cm×2.5cm×2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不清,不易推动;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若显微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单行排列于纤维组织中,瘤细胞较小或中等大,则最可能的诊断是()A、导管内原位癌B、浸润性导管癌C、浸润性小叶癌D、髓样癌E、黏液性癌

女性,40岁。超声检查发现左乳腺外上象限实质性肿块,2.5cm×2.0cm大小,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分布不均匀,后方回声稍衰减。诊断应考虑()A、乳腺纤维瘤B、乳腺炎C、乳腺癌D、导管癌E、乳腺结核

单选题患者女,35岁。发现右乳包块1个月,查体右乳外上一约2.5cm包块,质硬,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如患者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清扫,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5×2cm大小,ER,PR均阴性,术后应采用()。A放疗B内分泌治疗C化疗D介入治疗E免疫治疗F生物治疗

单选题女性,40岁。超声检查发现左乳腺外上象限实质性肿块,2.5cm×2.0cm大小,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分布不均匀,后方回声稍衰减。诊断应考虑()A乳腺纤维瘤B乳腺炎C乳腺癌D导管癌E乳腺结核

单选题女性,50岁,发现左乳房肿块1周。查体:肿块位于左乳头外侧,5cm×4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腋窝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活动,怀疑为乳腺癌。该病人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最可能是()。A导管内癌B早期浸润性导管癌C浸润性导管癌D炎性乳癌EPaget病

单选题患者,女性,56岁。体检发现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直径4cm大小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乳头内陷,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触及2个小肿块,考虑患者情况为()A乳腺癌Ⅰ期B乳腺癌Ⅱ期C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D乳腺癌Ⅲ期E急性乳腺炎

单选题女性,76岁,因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cm×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ER(++),PR(+),术后最佳治疗应选()A放疗B化疗C内分泌治疗D生物免疫治疗E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