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为防气体渗碳炉爆炸事故,通常在炉温未升到600~650℃前,不应向炉罐内滴入渗碳剂。A对B错

判断题
为防气体渗碳炉爆炸事故,通常在炉温未升到600~650℃前,不应向炉罐内滴入渗碳剂。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未燃煤粉在炉内的去向是还原、渗碳和随煤气逸出。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炉温在650~1000℃,炉内以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相结合的是()。A、低温炉B、高温炉C、中温炉D、焙烧炉

井式炉滴注式气体渗碳升温排气阶段的作用是要使炉温迅速恢复到规定的渗碳温度。同时,要尽快排除进入炉内的空气,其目的是()。A、防止零件产生氧化B、防止产生炭黑C、防止空气高温下发生爆炸D、控制渗碳层深度

渗碳后,表面又脱碳,这是因为()。A、渗碳温度过高B、炉内气氛不当和工件在炉内降温时间过长

与井式电阻炉的结构相比,井式气体渗碳炉有何不同的特点?

说出井式气体渗碳炉型号RQ3-25-9D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

当炉温上升到200℃时,将所有穿带孔关闭,并向炉内通入纯N2。()

高炉冶炼中,生铁渗碳大部分是在()进行。A、炉身B、炉腹C、炉缸D、炉腰

焦炭在炉内唯一不能被煤粉代替的作用是()A、还原剂B、发热剂C、渗碳剂D、料柱骨架

固体渗碳时,为了不使工件表面的碳浓度过高,防止出现网状或粗大的碳化物,一般将新、旧渗碳剂混合使用,它们的比例为()。A、新渗碳剂50%,旧渗碳剂50%B、新渗碳剂30%,旧渗碳剂70%C、新渗碳剂40%,旧渗碳剂60%

在气体渗碳的排气阶段,通常以加大煤油量来迅速排气,此时炉温应达到()。A、650℃以上B、750℃以上C、850℃以上

气体渗碳时应如何考虑渗碳剂滴量?

焦碳在炉内与煤粉的共同作用是()。A、还原剂B、渗碳剂C、料柱骨架D、氧化剂

未燃煤粉在炉内的去向是还原,渗碳和随煤气逸出。

()是大量渗碳部位,炉缸渗碳只是少部分.

焦炭在炉内可以被煤粉代替的作用是()A、还原剂B、渗碳剂C、料柱骨架D、氧化性

焦炭在炉内唯一不能被煤粉代替的作用是()。A、还原剂B、渗碳剂C、料柱骨架D、氧化性

生铁渗碳过程分液态渗碳和炉缸内渗碳。

焦碳在炉内唯一不能被煤粉代替的作用是()。A、还原剂B、渗碳剂C、料柱骨架D、氧化剂

生铁渗碳过程分液态铁渗碳和炉缸内渗碳。

导致渗碳件渗碳层深度不足的原因可能是()。A、炉温偏高B、工件表面有氧化皮或积炭C、渗碳剂的通入量偏高D、炉压过高

()渗碳是将工件在气体渗碳剂中进行渗碳的工艺。

渗碳工件入炉后,将炉盖盖紧,不得有漏气现象。为防气体渗碳炉爆炸事故,通常在炉温未升到()前,不应向炉罐内滴入渗碳剂。A、300~350℃B、400~450℃C、500~550℃D、600~650℃

碳氮共渗设备一般采用井式气体渗碳炉,并另加一套供氮系统。

为防气体渗碳炉爆炸事故,通常在炉温未升到600~650℃前,不应向炉罐内滴入渗碳剂。

加热炉按炉温分可分为()A、高中温混合炉B、高温炉(1000℃)C、中温炉(650~1000℃)D、低温炉(650℃)

判断题为防气体渗碳炉爆炸事故,通常在炉温未升到600~650℃前,不应向炉罐内滴入渗碳剂。A对B错

多选题加热炉按炉温分可分为()A高中温混合炉B高温炉(1000℃)C中温炉(650~1000℃)D低温炉(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