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35岁,超声体检发现肝右叶20mm×10mm大小强回声团,境界清楚,CT平扫呈略低密度,双期扫描无明显强化,延迟3分钟扫描病灶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小肝癌B肝血管瘤C局灶性脂肪肝D肝囊肿E肝腺瘤

单选题
患者,女,35岁,超声体检发现肝右叶20mm×10mm大小强回声团,境界清楚,CT平扫呈略低密度,双期扫描无明显强化,延迟3分钟扫描病灶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

小肝癌

B

肝血管瘤

C

局灶性脂肪肝

D

肝囊肿

E

肝腺瘤


参考解析

解析:
血管瘤增强检查,在动脉期及动脉晚期可见先于病变边缘呈现点状、斑点状、“C”字形粗线条所形成的环状增强征象,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可与同层腹主动脉接近。且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门静脉期从周边部向中心部扩散,呈现向中心的乳头状突出的充填征象;平衡期和延迟期,于5~10分钟后中心部完全被填充,致使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呈现等密度状态。该患者CT平扫呈略低密度,双期扫描无明显强化,延迟3分钟扫描病灶消失,符合肝血管瘤的特点。

相关考题:

患者,女,35岁,超声体检发现肝右叶20mm×10mm大小强回声团,境界清楚,CT平扫呈略低密度,双期扫描无明显强化,延迟3min扫描病灶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小肝癌B、小血管瘤C、局灶性脂肪肝D、肝囊肿E、肝腺瘤

患者男,50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0年,定期体检,此次体检发现AFP升高,达220μg/L,无任何不适主诉。若行CT增强扫描,最可能的表现是()。A、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肿瘤周边强化,门静脉期低于周围肝组织密度B、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呈全瘤范围强化,门静脉期与周围肝组织等密度C、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呈全瘤范围强化,门静脉期高于周围肝组织密度D、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呈全瘤范围强化,门静脉期低于周围肝组织密度E、平扫呈高密度,动脉期呈全瘤范围强化,门静脉期低于周围肝组织密度F、平扫呈高密度,动脉期呈全瘤范围强化,门静脉期高于周围肝组织密度

B超发现右肝一直径约3cm低回声,CT平扫示右肝一直径3cm低密度病变,境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为10HU,增强扫描无强化。首先考虑为()。A、肝转移癌B、肝囊肿C、肝血管瘤D、肝脓肿E、局灶性脂肪变性

55岁女性,B超发现,肝右叶内4cm强回声团块,CT平扫为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充填式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A、转移性肝癌B、原发性肝癌C、肝脏血管瘤D、肝脓肿E、肝囊肿

50岁女性,体检US,肝右叶内5cm强回声团块,CT平扫为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充填式强化,应首先考虑()。A、原发性肝癌B、转移性肝癌C、肝脏血管瘤D、肝脓肿E、肝囊肿

单选题患者,女,35岁,超声体检发现肝右叶20mm×10mm大小强回声团,境界清楚,CT平扫呈略低密度,双期扫描无明显强化,延迟3分钟扫描病灶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小肝癌B肝血管瘤C局灶性脂肪肝D肝囊肿E肝腺瘤

单选题患者,女,35岁,超声体检发现肝右叶20×10mm大小强回声团,境界清楚,CT平扫呈略低密度,双期扫描无明显强化,延迟3分钟扫描病灶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小肝瘸B小血管瘤C局灶性脂肪肝D肝囊肿E肝腺瘤

单选题50岁女性,体检US,肝右叶内5cm强回声团块,CT平扫为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充填式强化,应首先考虑()A原发性肝癌B转移性肝癌C肝脏血管瘤D肝脓肿E肝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