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属于兴奋性突触描述的是(  )。A突触间隙≤20nm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C突触小泡为S型D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E突触小泡为F型

单选题
属于兴奋性突触描述的是(  )。
A

突触间隙≤20nm

B

前后膜对称性增厚

C

突触小泡为S型

D

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

E

突触小泡为F型


参考解析

解析:
化学性突触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两大类,其中抑制性突触突触间隙≤20nm,前后膜对称性增厚,突触小泡为F型,突触前栅为细孔(直径10~20nm)。兴奋性突触突触间隙≥20nm,后膜厚于前膜,突触小泡为S型,突触前栅为粗孔(直径20~30nm)。

相关考题:

属于兴奋性突触描述的是A、突触间隙≤20nm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C、突触小泡为S型D、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E、突触小泡为F型

突触前抑制是前膜发生()化,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神经元兴奋性()。

属于兴奋性突触的描述的是A、突触间隙≤20nm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C、突触小泡为S型D、突触前栅细孔10~20nmE、突触小泡为F型

关于突触前抑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中间兴奋性神经元兴奋B.突触后膜超极化C.突触前膜去极化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E.突触前膜内递质耗竭

突触后抑制时,下列不会出现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突触后膜Cl内流C、突触后膜超极化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E、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

突触前抑制的特征是突触后膜兴奋性升高。

关于兴奋性实触后电位产生过程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C、突触后瞄对Na+、K+、C1-,特别是Na+的通透性增高D、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电位

关于突触前抑制的正确描述是()A、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比电位B、突触前膜超极化,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前膜去极化,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D、突触前膜去极化,释放抑制性递质

突触前抑制的特征是突触后膜()A、兴奋性升高B、兴奋性降低C、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D、超极化E、兴奋性没有变化

全麻药对突触传递的影响下述哪些是错误的()A、抑制兴奋性突触的传递B、增强兴奋性突触的传递C、抑制抑制性突触的传递D、增强抑制性突触的传递E、增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

属于兴奋性突触的描述的是()A、突触间隙≤20nm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C、突触小泡为S型D、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E、突触小泡为F型

多选题全麻药对突触传递的影响下述哪些是错误的()A抑制兴奋性突触的传递B增强兴奋性突触的传递C抑制抑制性突触的传递D增强抑制性突触的传递E增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

单选题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属于(  )。ABCDE

单选题属于兴奋性突触的描述的是()A突触间隙≤20nmB前后膜对称性增厚C突触小泡为S型D突触前栅为细孔10~20nmE突触小泡为F型

单选题关于突触前抑制的正确描述是()A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比电位B突触前膜超极化,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前膜去极化,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D突触前膜去极化,释放抑制性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