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下列哪个研究为完全被试内设计()A不同噪音强度(20分贝、40分贝)对反应时的影响B不同生词密度(10:1;20:1;30:1)对阅读成绩的影响C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D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研究

多选题
下列哪个研究为完全被试内设计()
A

不同噪音强度(20分贝、40分贝)对反应时的影响

B

不同生词密度(10:1;20:1;30:1)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C

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

D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研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需要更多的被试B.研究效率较低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通常当被试不能被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时,可以应用准实验设计,包括()。 A.自变量为被试变量B.控制变量较多C.在研究中难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D.在研究中可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使用完全不同的两个样本的情况,被称为A、完全随机设计B、独立样本的研究设计C、相关研究设计D、被试间设计E、组间设计

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是( )。A.纵向研究B.横断研究C.整体研究D.交叉设计研究

在下列选项中,主要以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高低来分类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A.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实验设计B.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C.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D.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没计的优点是( )A.节省了被试人数B.研究更有效率C.避免了实验处理问的相互污染D.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混淆

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A.完全随机设计B.被试内设计C.混合设计D.随机区组设计

为了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方式下被试的反应时是否存在差异,某研究者选取三个年龄段的被试各5名进行实验,该研究设计属于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嵌套设计D.析因设计

下列选项中,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有A.对照组设计B.拉丁方设计C.完全随机设计D.ABBA设计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B.顺序误差C.练习与疲劳误差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嵌套设计D.事后回溯设计

?为了考查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来考查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析因设计D.嵌套设计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这种设计是A.ABBA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这种设计是?A.ABBA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又称为(  )A.独立组设计B.相关组设计C.被试间设计D.被试内设计

采用被试内研究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对B错

研究者设计实验考察女性和男性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此实验属于()。A被试内设计B自然组设计C不完全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

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设计研究方案的关键是()A、选定被试B、培训主试C、提出假设D、实施研究

采用被试内研究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下列哪个研究为描述性研究().A、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B、噪音强度对被试反应时的影响C、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D、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

下列哪个研究为完全被试内设计().A、不同噪音强度(20分贝、40分贝)对反应时的影响B、不同生词密度(10:1;20:1;30:1)对阅读成绩的影响C、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D、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研究

名词解释题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单选题研究者设计实验考察女性和男性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此实验属于()。A被试内设计B自然组设计C不完全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

单选题对儿童心理研究时,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A相关设计B横断设计C纵向设计D交叉设计

单选题下列哪个研究为描述性研究().A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B噪音强度对被试反应时的影响C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D归因偏好的心理机制研究

判断题采用被试内研究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