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每一次降水过程将雨量传感器的计数值与自身排水总量比较,如多次发现遇有10mm以上降水量的差值(),则应及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调节基点位置。A±4%B≥±4%C±5%D≥±5%
单选题
每一次降水过程将雨量传感器的计数值与自身排水总量比较,如多次发现遇有10mm以上降水量的差值(),则应及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调节基点位置。
A
>±4%
B
≥±4%
C
>±5%
D
≥±5%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降水现象停止后,因翻斗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产生降水量,如果滞后时间超过2个小时,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作降水精度对比时,如发现差值超过()时,应首先检查记录器工作是否正常,计数与记录值是否相符,干簧管有无漏发或多发信号现象。如确是由于仪器的基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时,应作基点调整。A、±3%±4%B、±5%C、±10%
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等于()。A、(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B、(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C、(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D、(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
新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记录值相比。如发现差值超过±()%时,应首先检查记录器工作是否正常,计数与记录值是否相符,干簧管有无漏发或多发信号现象。如确是由于仪器的基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时,应作基点调整。A、3B、4C、5D、9
因调试翻斗雨量传感器造成自动气象站多采样,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若人工器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差值中,(),则认为差值较大,应及时处理。A、气压≥0.8hPa、气温≥1.0℃、风速≥1.0m/sB、过程降水量≥4%、地面温度日极值≥2.0℃C、过程降水量≥5%、地面温度日极值≥3.0℃D、浅层地温≥2.0℃、深层地温≥1.0℃E、浅层地温≥1.5℃、深层地温≥0.5℃
雨量传感器,每一次降水过程,将计数值与雨量器的降水总量作比较,如多次发现10毫米以上的雨量的差值超过(),则应及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调节位置。A、±3%;B、±4%;C、±5%;D、±6%;
单选题因调试翻斗雨量传感器造成自动气象站多采样,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单选题作降水精度对比时,如发现差值超过()时,应首先检查记录器工作是否正常,计数与记录值是否相符,干簧管有无漏发或多发信号现象。如确是由于仪器的基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时,应作基点调整。A±3%±4%B±5%C±10%
单选题一次较大的、均匀非阵性降水停止后,在测量定时降水量时,发现配合蒸发降水量雨量器中的雨量与定时降水量雨量器中的降水量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两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不同。B两雨量器必有一个不水平。C两雨量器的口径大小不同。D两个雨量筒的距离太远
单选题新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记录值相比。如发现差值超过±()%时,应首先检查记录器工作是否正常,计数与记录值是否相符,干簧管有无漏发或多发信号现象。如确是由于仪器的基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时,应作基点调整。A3B4C5D9
单选题降水现象停止后,因翻斗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产生降水量,如果滞后时间超过2个小时,应(),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确。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B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D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多选题若人工器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差值中,(),则认为差值较大,应及时处理。A气压≥0.8hPa、气温≥1.0℃、风速≥1.0m/sB过程降水量≥4%、地面温度日极值≥2.0℃C过程降水量≥5%、地面温度日极值≥2.0℃D浅层地温≥2.0℃、深层地温≥0.5℃E浅层地温≥1.5℃、深层地温≥0.5℃
单选题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等于()A(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B(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C(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D(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传感器实际排水量)÷传感器测得的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