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职工表中有职工编号,职工姓名,职工年龄,职工工资四个字段,其中那个字段可以作为主关键字()。A职工姓名B职工编号C职工年龄D职工工资

单选题
职工表中有职工编号,职工姓名,职工年龄,职工工资四个字段,其中那个字段可以作为主关键字()。
A

职工姓名

B

职工编号

C

职工年龄

D

职工工资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表结构中的“年龄”与“职务”两个字段之间增添一个新的字段:字段名称为“党员否”,字段类型为“是/否”型;删除表中职工编号为“000014”的记录。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mdb”,里面已经设计好“tEmp”和“tGrp”两个关联表对象及表对象“tBmp”。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1)以表对象“tEmp”为数据源,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并显示姓王职工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职务”五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1”。(2)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并显示职务为“主管”和“经理”的职工的“编号”、“姓名”、“所属部门”和所属部门的“名称”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2”。(3)创建一个查询,按输入的职工职务,查找并显示职工的“编号”、“姓名”、“职务”和“聘用时间”四个字段内容,当运行该查询时,应显示参数提示信息:“请输入职工的职务”,所建查询命名为“qT3”。(4)创建一个查询,将表“tBmp”中“年龄”字段值加1,所建查询命名为“qT4”。

在“职工表”中删除“年龄”字段的有效性规则,应使用命令ALTERTABLE职工表ALTER年龄【 】。

“教师表”中有“职工号”、“姓名”和“T龄”字段,其中“职工号”为主关键字,建立“教师表”的SQL命令是A.CREATE TABLE教师表(职工号C(10)PRIMARY,姓名c(20),工龄I)B.CREATE TABLE教师表(职工号C(10)FOREIGN,姓名c(20),工龄I)C.CREATE TABLE教师表(职工号C(10)FOREIGN KEY,姓名c(20),工龄I)D.CREATE TABLE教师表(职工号c(10)PRIMARY KEY,姓名C(20),工龄I)

在SQL查询中,若要取得“职工”数据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字段,其SQL语句为( )。A.SELECT姓名FROM职工B.SELECT*FROM职工C.SELECT姓名FROM职工 WHILE职工号=265D.SELECT*FROM职工WHILE职工号=265

利用SQL命令从职工表中派生出含有“职工号”、“姓名”字段的视图,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 CREATE VIEW ZG_view; SELECT 职工号,姓名FROM职工表B.CREATE VIEW ZG_view AS; SELECT 职工号,姓名 FROM 职工表C.CREATE QUERY ZG_view; SELECT 职工号,姓名 FROM 职工表D.CREATE QUERY ZG_view AS; SELECT 职工号,姓名 FROM 职工表

如要建立一个职工表,包含字段: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工资,职工表的主关键字是职工号,以下SQL正确的是( )。 CREATE TABLE职工表( 职工号__________, 职工名C(20), 部门号C(5), 工资Y )A. C(5)DEFAULTB. C(5)PRIMARY KEYC. C(5)NOT NULLD. C(5)CHECK KEY

【程序说明】 设有表文件“职工.DBF”(有字段:职工编号、姓名、民族)和“工资.DBF”(有字段:职工编号、工资),要在它们之间建立逻辑连接,然后为每个少数民族职工的工资增加 200元,最后显示全体职工的职工编号、姓名和工资。【程序】SET TALK OFFSELECT 1USE 职工 (5) TO ZGBHSELECT 2USE 工资SET RELATION TO (6)REPLACE 工资 WITH (7) FOR (8)LIST职工编号, (9) ,工资SET RELATION TOCLOSE DATASET TALK ONRETURN(5)A.INDEX ON 姓名B.INDEX TO 职工编号C.INDEX ON 职工编号D.INDEX ON 职工编号 OF ZGBH

利用SQL命令从职工表中派生出含有“职工号”、“姓名”字段的视图,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CREATE VIEW ZG_view; SELECT职工号,姓名FROM职工表B.CREATE VIEW ZG_view AS; SELECT职工号,姓名FROM职工表C.CREATE QUERY ZG_view; SELECT职工号,姓名FROM职工表D.CREATE QUERY ZG_view AS; SELECT职工号,姓名FROM职工表

( 32 ) “ 教师表 ” 中有 “ 职工号 ” 、 “ 姓名 ” 和 “ 工龄 ” 字段 , 其中 “ 职工号 ”为主关键字 , 建立 “ 教师表 ” 的 SQL 命令是A ) CREATE TABLE 教师表(职工号 C(10) PRIMARY, 姓名 C(20), 工龄 I )B ) CREATE TABLE 教师表(职工号 C(10) FOREIGN, 姓名 C(20), 工龄 I )C ) CREATE TABLE 教师表(职工号 C(10) FOREIGN KEY, 姓名 C(20), 工龄 I )D ) CREATE TABLE 教师表(职工号 C(10) PRIMARY KEY, 姓名 C(20), 工龄 I )

当前表的职工编号字段为(C,6),若要逻辑删除职工编号中第3位是“5”的职工记录,应该使用命令A.DELETEFORSUBSTR(职工编号,3)==[5]B.DELETEFORSUBSTR(职工编号,3,1)==5C.DELETEFORSUBSTR(职工编号,3,1)==[5]D.DELETEFORAT(5,职工编号)=3

有职工表:职工(职工编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其中职工编码字段是文本型。如果要查询职工编码第3位是5的职工信息,则查询准则表达式是()A、职工编码=″!!5!!!″B、职工编码LIKE″##5###″C、职工编码=″**5***″D、职工编码LIKE″??5*″

有职工表:职工(职工编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假设要查询职工的年龄,则该查询的计算字段″年龄″应定义为()A、年龄:Now()-Year(″出生年月″)B、年龄:Year(Now())-Year([出生年月])C、年龄:Year(Now())-Year(#出生年月#)D、年龄:Year(Now())-Year(′出生年月′)

某职工管理系统中需要建立职工基本信息表、职工出勤情况表、职工工资分配表等,下列哪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最佳?()A、职工姓名B、职工编号C、职工性别D、职工出生年月

在"职工"数据表中有如下字段: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关键字可定义为()A、工号B、姓名C、性别D、年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职务、所属部门;一个是职工工资表,有字段:职工编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职务、所属部门;一个是职工工资表,有字段:职工编号、姓名、职务、所属部门、基本工资,那么连接两个表的公共字段应该是()。号、姓名、职务、所属部门、基本工资,那么连接两个表的公共字段应该是()。A、姓名B、职工编号C、职务D、D、所属部门所属部门

有职工关系R(职工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职务),其中职工号是主键,身份证号是候选键。为了避免在身份证号字段输入重复值,则可以在该字段上创建()

设“职工档案”数据表中有职工编号、姓名、年龄、职务、籍贯等字段,其中可作为关键字的字段是()。A、职工编号B、姓名C、年龄D、职务

职工表中有职工编号,职工姓名,职工年龄,职工工资四个字段,其中那个字段可以作为主关键字()。A、职工姓名B、职工编号C、职工年龄D、职工工资

“职工表”中有字段职工编号、姓名和科室等字段,要将表中全部记录的“科室”字段的内容清空,应使用的查询是()A、更新查询B、追加查询C、生成表查询D、删除查询

单选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职务、所属部门;一个是职工工资表,有字段:职工编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职务、所属部门;一个是职工工资表,有字段:职工编号、姓名、职务、所属部门、基本工资,那么连接两个表的公共字段应该是()。号、姓名、职务、所属部门、基本工资,那么连接两个表的公共字段应该是()。A姓名B职工编号C职务DD、所属部门所属部门

单选题“职工表”中有字段职工编号、姓名和科室等字段,要将表中全部记录的“科室”字段的内容清空,应使用的查询是()A更新查询B追加查询C生成表查询D删除查询

填空题有职工关系R(职工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职务),其中职工号是主键,身份证号是候选键。为了避免在身份证号字段输入重复值,则可以在该字段上创建()

单选题某职工管理系统中需要建立职工基本信息表、职工出勤情况表、职工工资分配表等,下列哪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最佳?()A职工姓名B职工编号C职工性别D职工出生年月

单选题在"职工"数据表中有如下字段:工号、姓名、性别、年龄,关键字可定义为()A工号B姓名C性别D年龄

单选题设“职工档案”数据表中有职工编号、姓名、年龄、职务、籍贯等字段,其中可作为关键字的字段是()。A职工编号B姓名C年龄D职务

单选题有职工表:职工(职工编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其中职工编码字段是文本型。如果要查询职工编码第3位是5的职工信息,则查询准则表达式是()A职工编码=″!!5!!!″B职工编码LIKE″##5###″C职工编码=″**5***″D职工编码LIK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