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学习《家》,教师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对这一教学资源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前播放,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情境氛围。B用视频观赏代替文本阅读,增加学生兴趣。C课后播放,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愿望。D与课文作对比,分析原作与影视作品的差异。

单选题
学习《家》,教师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对这一教学资源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课前播放,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情境氛围。

B

用视频观赏代替文本阅读,增加学生兴趣。

C

课后播放,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愿望。

D

与课文作对比,分析原作与影视作品的差异。


参考解析

解析: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够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更不能取代文本阅读。

相关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科学家及生物学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C达尔文运用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进化学说”D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了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问答题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前言中说:“我希望根据数学原理……我们能够对别的自然现象进行推理……我希望这里所阐明的原理,会有助于人们对这个问题或更可靠的哲学方法有所了解。”事实证明,牛顿的数学贡献( )。A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方法B为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C为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奠定基础D为启蒙思想家规划社会蓝图提供了范式

单选题民族管弦乐合奏《金蛇狂舞》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A优美B壮美C崇高美D欢乐美

问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

问答题根据提供的信息和语言素材设计教学方案,用英文作答。 设计任务:请阅读下面学生信息和语言素材,设计20分钟的英语听说教学方案。 该方案没有固定格式,但须包含下列要点: • teaching objectives • teaching contents •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 major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 • activities and justifications 教学时间:20分钟 学生概况:某城镇普通中学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学生,班级人数40人,多数学生已经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水平。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一般。 语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