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

问答题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按课例研究的深度分类,可将课例分为()课例、经验型课例和理论型课例。

确定课例研究主题的过程,一般不包括()。 A、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B、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C、提出明确的基于问题的假设D、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课例研究是对()的研究。 A、教师活动B、学生活动C、师生活动D、教学过程

课例与课堂教学不同,存在很大差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以“阿基米德原理”一课为例,简述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过程。

在校内教研传统研究课与课例研究课并存,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对于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种研究课都依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式B.两种研究课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善C.两种研究课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两种研究课都以观察学生为重点进行评价

在校内教研中,传统研究课与课例研究课并存。阅读下面表格,按照要求答题。对上述两种研究课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种研究课都依据研究目标选定研究方式B.两种研究课都立足于关注课堂教学的改善C.两种研究课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两种研究课都以观察学生为重点进行评价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对象】选修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胶州秧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教学(略)二、新课教学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2)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3)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1)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2)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3)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4.编创实践。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拆分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三、展示表演请学生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舞蹈编创情况,教师点评后,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1.学唱:《嘎达梅林》。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3.学会运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非洲的灵感——鼓乐? 【教学内容】欣赏加纳鼓乐? 【教学目标】? 1.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2.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 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 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对胶州秧歌基本的组合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 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略) 2.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①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②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③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①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②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③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拆分 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3.展示表演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舞蹈鳊创情况,教师点评,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 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踏雪寻梅》以及黄自的艺术歌曲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花非花》 3.听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 4.器乐演奏:为《踏雪寻梅》编配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踏雪寻梅》的学习,了解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提高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趣。 2.通过学唱、欣赏歌曲,结合对黄自先生生平创作的了解,理解艺术歌曲的形式特点。 3.能用通过听辨中外歌曲,能够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人文背景。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播放一年四季的风景图片,提问: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出原因。 教师演唱《采花》请同学们猜季节,教师提前打开多媒体,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雪纷飞中红梅簇簇的画面,并通过歌曲猜谜的活动引导同学们走进只有梅花盛放的寒冬,师生一起踏雪寻梅。 2.学唱《踏雪寻梅》 播放校园合唱版的《踏雪寻梅》视频。 介绍黄自的艺术经历和经典作品。 3.小组合作为《踏雪寻梅》编配伴奏。 4.欣赏黄自的艺术歌曲《花非花》。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认识艺术歌曲。 5.欣赏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鳟鱼》。 6.课堂总结(略)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雪绒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

根据上题对《踏雪寻梅》的分析,设计八年级演唱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 要求:? (1)目标:从课标的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15分)? (2)环节:注意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方法适合初中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参与? 体验。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课题名称】《长江之歌》【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主要目标】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2.视唱歌曲旋律(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3.演唱歌词(1)学生朗读歌词。(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4.拓展延伸(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5.小结作业(略)

【课题】第五单元国乐飘香歌曲《彩云追月》【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唱歌课请完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探究教学的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

下面不是一节体育课课例的主要内容包括的三个环节的是()。A、课例设计B、课例的过程描述C、课例反思D、课例的准备

以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为例,请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制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对《月之故乡》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他人学习的范例。这种研修方式被称为:()A、课题研究B、课例研究C、校本研究D、行动研究

单选题下面不是一节体育课课例的主要内容包括的三个环节的是()。A课例设计B课例的过程描述C课例反思D课例的准备

填空题一般组织课例分析的三个步骤是:提供课例,体会情景;组织讨论,分析材料;()

问答题以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为例,请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制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填空题教学课例除了教学()和教学实录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教学反思。

填空题周卫: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亲历一个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

问答题以“阿基米德原理”一课为例,简述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