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性,33岁。孕1产0,12岁来月经,28~30天1次,每次5天,量中等,无痛经,但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阴道后穹隆处可见紫褐色结节,触痛明显。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B阴道炎C原发性痛经D盆腔炎E子宫内膜异位症

单选题
患者女性,33岁。孕1产0,12岁来月经,28~30天1次,每次5天,量中等,无痛经,但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阴道后穹隆处可见紫褐色结节,触痛明显。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A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B

阴道炎

C

原发性痛经

D

盆腔炎

E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陆某,27岁,孕1产0。既往月经规律。2年前,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并逐渐加重,未避孕而未再孕。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正常大小,盆腔后部扪及触痛性结节。该病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A.经期尽量不做妇科检查B.输卵管通畅术应于经前3~7日进行C.经期避免剧烈运动D.宫颈管粘连引起经血潴留,及时手术治疗E.多次妊娠、流产、剖宫产为可能诱因

患者女,41岁。近一年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进行性痛经,且逐渐加重。体检示子宫质硬而有压痛。MRI示子宫均匀性增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肌瘤B、多囊卵巢综合征C、痛经D、功能性子宫出血E、子宫腺肌病

患者陆某,33岁,孕1产0,12岁来月经,28-30天一次,每次5天,量中等,无痛经。但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阴道后穹隆处可见紫褐色结节,触痛明显,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阴道炎B.盆腔炎C.原发性痛经D.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子宫内膜异位症

女性,38岁,G2P0,痛经渐进加重5年。患者月经规律,5/28天,量中。自5年前人流后开始痛经,以下腹部为重,放射至肛门及大腿,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盆腔炎B.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C.原发痛经D.子宫内膜异位症E.坐骨神经痛

女,30岁,孕2产0。诉:13岁来月经,28~30天1次,每次6天,量中等,无痛经。但从第2次人流后出现痛经,而且逐渐加重,现在无法忍受,必须使用哌替啶方能缓解。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固定,直肠子宫陷凹触痛明显。患者最大可能是A.原发性痛经B.继发性痛经C.子宫内膜异位症D.子宫内膜炎E.盆腔炎

刘某,33岁,孕1产0,12岁来月经,28~30天一次,每次5天,量中等,无痛经。但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阴道后穹隆处可见紫褐色结节,触痛明显。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阴道炎B.盆腔炎C.原发性痛经D.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女性,33岁。孕1产0,12岁来月经,28~30天1次,每次5天,量中等,无痛经,但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阴道后穹隆处可见紫褐色结节,触痛明显。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阴道炎B、盆腔炎C、原发性痛经D、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子宫内膜异位症

(18~19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45岁,有1子。近3年痛经并逐渐加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服强止痛药。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病历摘要:女性,48岁,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1年就诊。患者既往月经正常,3~4/30天,经量中等,无痛经。近一年来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7/24天,经量明显增多,不伴痛经。GP,均为足月顺产。带环已15年。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如孕12周大小,表面凸凹不平,质硬,无压痛,双侧附件(-)。实验室检查:WBC6.8×10/L,Hb85g/L,PLT190×10/L。

林女士,27岁,孕1产0,13岁来月经,29~31天1次,每次3天,量中等,无痛经。但自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诊断此病最佳方法是A:B超B:X线C:AFP测定D:腹腔镜E: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特点是A.痛经发生于月经前期B.痛经开始于月经前,经期加重,经后缓解C.痛经与月经周期无关D.痛经经期轻微,经后加重E.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

女性,39岁,孕3产1,月经量明显增多,伴经期延长1年,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无痛经,应首先考虑A.子宫内膜癌B.子宫颈癌C.子宫肌瘤D.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子宫腺肌病

26岁女性,结婚4年未孕,近3年痛经逐渐加重。妇科检查:子宫后倾位,活动受限()A、痛经B、盆腔结核C、盆腔炎症D、子宫内膜异位症E、卵巢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特点是()。A、痛经发生于月经前期B、痛经开始于月经前,经期加重,经后缓解C、痛经与月经周期无关D、痛经经期轻微,经后加重E、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

女性,39岁,孕3产1,月经量明显增多,伴经期延长1年,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无痛经,应首先考虑()A、子宫内膜癌B、子宫颈癌C、子宫肌瘤D、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子宫腺肌病

女,28岁,婚后4年未孕。18岁初潮,1~3个月1次,每次3~4天,量中等,无痛经;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女方阴道通畅,子宫后位、正常大、活动,附件未及异常,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患者不孕的可能原因是()A、子宫后位B、宫颈炎C、无排卵D、黄体萎缩不全E、黄体发育不健全

35岁妇女,近2年出现痛经且逐渐加重。查子宫后倾,如孕2个月大小,质硬。最可能的诊断是:()A、子宫肌瘤B、原发性痛经C、子宫肌炎D、子宫内膜异位症E、盆腔结核

患者,女性,45岁,有1子。近3年痛经并逐渐加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服强止痛药。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女性,28岁,婚后4年未孕,14岁月经来潮,周期1~3个月,经期3~4天,量中等,无痛经。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体后位、正常大、活动,附件未及异常。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男方精液常规正常。该患者不孕原因可能是()A、子宫后位B、宫颈炎C、无排卵D、黄体萎缩不全E、黄体发育不健全

女,28岁,婚后4年未孕,18岁来经,1~3个月一次,每次3~4天,量中等,无痛经。夫妇双方检查:男方精液常规正常;女方阴道通畅,宫体后位,正常大、活动,附件未及异常,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该患者不孕的可能原因是()A、子宫后位B、宫颈炎C、无排卵D、黄体萎缩不全E、黄体发育不健全

患者女,20岁,因“月经期第1天小腹痛2年”来诊。患者每月月经期的第1天腹痛,疼痛为痉挛性,休息或热水袋局部热敷后好转,月经周期正常,色黯淡,量少,挟有少量血块每次疼痛发作时伴有畏寒,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涩。诊断应首先考虑()A、痛经,气滞血瘀型B、痛经,寒湿凝滞型C、痛经,气血不足型D、痛经,湿热蕴结型E、痛经,肝肾不足型

单选题女性,39岁,孕3产1,月经量明显增多,伴经期延长1年,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无痛经,应首先考虑()A子宫内膜癌B子宫颈癌C子宫肌瘤D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子宫腺肌病

单选题女性,28岁,婚后4年未孕,14岁月经来潮,周期1~3个月,经期3~4天,量中等,无痛经。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体后位、正常大、活动,附件未及异常。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男方精液常规正常。该患者不孕原因可能是()A子宫后位B宫颈炎C无排卵D黄体萎缩不全E黄体发育不健全

单选题患者,女性,45岁,有1子。近3年痛经并逐渐加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服强止痛药。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单选题女,28岁,婚后4年未孕,18岁来经,1~3个月一次,每次3~4天,量中等,无痛经。夫妇双方检查:男方精液常规正常;女方阴道通畅,宫体后位,正常大、活动,附件未及异常,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该患者不孕的可能原因是()A子宫后位B宫颈炎C无排卵D黄体萎缩不全E黄体发育不健全

单选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特点是()A痛经发生于月经前期B痛经开始于月经前,经期加重,经后缓解C痛经与月经周期无关D痛经经期轻微,经后加重E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

问答题女性,40岁,因阴道流血量多五天来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则,6~7天/25天,经量中等,无痛经,上次月经为30天前来潮,行经六天净,五天前开始出现阴道流血,量逐渐增多,现每日需用卫生巾10片,有血块排出,伴头晕;乏力、无腹痛。孕产史:1–0–1–1。妇科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无压痛,未触及包块。B超检查:宫腔见少量液性暗区,盆腔内未见其他异常回声。请作出初步诊断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