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肌麻痹散瞳后眼位正位的内斜是()A、屈光性调节内斜视B、部分调节性内斜视C、高AC/A调节内斜视D、非调节性内斜视E、混合型调节内斜视

睫状肌麻痹散瞳后眼位正位的内斜是()

  • A、屈光性调节内斜视
  • B、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 C、高AC/A调节内斜视
  • D、非调节性内斜视
  • E、混合型调节内斜视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阿托品对眼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睫状肌麻痹B、视近物不清C、散瞳D、降低眼内压E、瞳孔括约肌松弛

以下情况不宜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的是A、内斜视的小儿B、慢性结膜炎C、人工晶状体眼D、眼压15mmHgE、首次验光的儿童

散瞳后使用以抵消散瞳药睫状肌麻痹或扩瞳作用的药物是( )A.阿托品B.毛果芸香碱C.复方托吡卡胺D.托吡卡胺E.后马托品

散瞳和睫状肌麻痹药包括( )。 A、阿托品眼膏B、托吡卡胺滴眼液C、环喷托酯滴眼液D、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对于散瞳说法哪个不正确()A、是检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一种准确检查方法B、散瞳后瞳孔恢复之前避免直视阳光C、散瞳原理为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产生的一部分近视D、以上均正确

5岁小儿,发现内斜视半年,裸眼视力右0.3,左0.7。验光结果右眼+3.50D→0.3,左眼+3.50D→1.0。患儿散瞳前检查斜视度为20°,散瞳后眼位为正位,应诊断为()A、调节性内斜视B、非调节性内斜视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D、残余性内斜视E、进一步检查,才可确定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A、视近内斜角大于视远内斜角B、调节与调节性集合之间的关系不正常C、视远可以正位D、睫状肌麻痹或戴镜充分矫正斜视度不变化E、手术效果较好

以下哪种情况不宜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A、内斜视的小儿B、慢性结膜炎C、人工晶状体眼D、眼压15mmHgE、首次验光的儿童

单选题睫状肌麻痹散瞳后眼位正位的内斜是()A屈光性调节内斜视B部分调节性内斜视C高AC/A调节内斜视D非调节性内斜视E混合型调节内斜视

单选题5岁小儿,发现内斜视半年,裸眼视力右0.3,左0.7。验光结果右眼+3.50D→0.3,左眼+3.50D→1.0。患儿散瞳前检查斜视度为20°,散瞳后眼位为正位,应诊断为()A调节性内斜视B非调节性内斜视C部分调节性内斜视D残余性内斜视E进一步检查,才可确定

单选题对于散瞳说法哪个不正确()A是检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一种准确检查方法B散瞳后瞳孔恢复之前避免直视阳光C散瞳原理为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产生的一部分近视D以上均正确

单选题以下哪种情况不宜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A内斜视的小儿B慢性结膜炎C人工晶状体眼D眼压15mmHgE首次验光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