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槽法的样槽应沿矿体物质成分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并穿过矿体全部。

刻槽法的样槽应沿矿体物质成分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并穿过矿体全部。


相关考题:

对矿体和围岩进行系统的取样分析,了解矿体和围岩的物质成分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矿体为厚矿体,阶段生产能力60~150×104t/a的矿山,阶段巷道多采用()布置;当开采规模大的厚和极厚矿体,且通过能力达150~300×104t/a时,可采用上下盘沿脉加穿脉(或环形布置)布置形式。

第一个探槽一般设计布置在矿体的什么位置?

沿脉坑道通常布置在主矿体内或其下盘。

有两个铜矿体,Ⅰ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t)为0.2;Ⅱ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为0.8,说明()A、Ⅰ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B、Ⅱ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C、虽然Ⅰ和Ⅱ号矿体的品位变化性指数有差别,但变化都是规则的。

钻孔的布置尽可能地沿矿体的()方向,即钻孔轴线()矿体表面。

穿脉不能用于确定()。A、矿体沿走向的变化B、矿体厚度C、矿石组分D、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布置样槽的原则是使其延长方向沿着()布置,并且贯穿矿体的全部厚度,不漏采,也不重采

沿脉主要用于了解矿体沿走向的变化情况。

布置在矿体内的沿脉称为(),布置在围岩中的沿脉称为()。

在穿脉坑道中,当矿体缓倾斜时,倾角30°,样槽沿()方向布置;当矿体倾角较陡时,倾角60°,样槽需沿()方向布置。

垂直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是()。A、沿脉B、穿脉C、石门D、平硐

有两个锡矿体,Ⅰ号矿体厚度20m,品位变化系数为50%;Ⅱ号矿体厚度4m,品位变化系数为150%;则刻槽法取样断面的合理规格可设计为()A、Ⅰ号矿体10cm×5cm,Ⅱ号矿体10cm×3cm;B、Ⅰ号矿体10cm×3cm,Ⅱ号矿体10cm×5cm;C、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5cm;D、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3cm。

平硐开拓方法主要分为()。A、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B、沿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C、平行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D、垂直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E、交叉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

多选题平硐开拓方法主要分为()。A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B沿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C平行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D垂直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E交叉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

判断题刻槽法的样槽应沿矿体物质成分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并穿过矿体全部。A对B错

填空题钻孔的布置尽可能地沿矿体的()方向,即钻孔轴线()矿体表面。

单选题有两个铜矿体,Ⅰ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t)为0.2;Ⅱ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为0.8,说明()AⅠ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BⅡ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C虽然Ⅰ和Ⅱ号矿体的品位变化性指数有差别,但变化都是规则的。

多选题根据充电法电位平面等值线图可判断()A等值线疏处为矿体的下延方向B等值线最大处为矿体上顶中心C等值线密处为矿体的下延方向D等值线密处为矿体的边缘区

单选题穿脉不能用于确定()。A矿体沿走向的变化B矿体厚度C矿石组分D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单选题矿体最大延伸方向(即矿体轴线)与矿体走向之间的夹角叫()A倾角B恻伏角C倾伏角D真倾角

单选题有两个锡矿体,Ⅰ号矿体厚度20m,品位变化系数为50%;Ⅱ号矿体厚度4m,品位变化系数为150%;则刻槽法取样断面的合理规格可设计为()AⅠ号矿体10cm×5cm,Ⅱ号矿体10cm×3cm;BⅠ号矿体10cm×3cm,Ⅱ号矿体10cm×5cm;C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5cm;D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3cm。

填空题布置在矿体内的沿脉称为(),布置在围岩中的沿脉称为()。

填空题布置样槽的原则是使其延长方向沿着()布置,并且贯穿矿体的全部厚度,不漏采,也不重采

问答题第一个探槽一般设计布置在矿体的什么位置?

单选题垂直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是()。A沿脉B穿脉C石门D平硐

填空题在穿脉坑道中,当矿体缓倾斜时,倾角60°,样槽需沿()方向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