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有两个锡矿体,Ⅰ号矿体厚度20m,品位变化系数为50%;Ⅱ号矿体厚度4m,品位变化系数为150%;则刻槽法取样断面的合理规格可设计为()AⅠ号矿体10cm×5cm,Ⅱ号矿体10cm×3cm;BⅠ号矿体10cm×3cm,Ⅱ号矿体10cm×5cm;C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5cm;D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3cm。

单选题
有两个锡矿体,Ⅰ号矿体厚度20m,品位变化系数为50%;Ⅱ号矿体厚度4m,品位变化系数为150%;则刻槽法取样断面的合理规格可设计为()
A

Ⅰ号矿体10cm×5cm,Ⅱ号矿体10cm×3cm;

B

Ⅰ号矿体10cm×3cm,Ⅱ号矿体10cm×5cm;

C

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5cm;

D

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3cm。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矿体厚度()m为厚矿体。A、5~15B、15~50C、>50

矿体厚度

矿体厚度为4—10一15m是()。A、极薄矿体B、薄矿体C、中厚矿体D、厚矿体

硫化矿床自燃与矿体厚度、倾角等有关系。

可以用于揭露矿体厚度、了解矿石组分和品位变化的地下坑探工程是()。A、穿脉B、石门C、沿脉D、斜井

以下不能用于确定零点边界线的是()。A、矿体尖灭点B、矿体厚度趋于零的各点C、有用组分含量趋于零的各点D、趋于工业品位的各点

有两个铜矿体,Ⅰ号矿体的边界模数为0.35;Ⅱ号矿体边界模数为0.85,说明()A、Ⅰ号比Ⅱ号矿体形态简单;B、Ⅱ号比Ⅰ号矿体形态简单;C、Ⅰ号和Ⅱ号矿体形态都简单。

有两个铜矿体,Ⅰ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t)为0.2;Ⅱ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为0.8,说明()A、Ⅰ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B、Ⅱ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C、虽然Ⅰ和Ⅱ号矿体的品位变化性指数有差别,但变化都是规则的。

穿脉不能用于确定()。A、矿体沿走向的变化B、矿体厚度C、矿石组分D、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湖南某铅锌矿床主矿体长455m,延伸255m,其矿床规模类型系数可确定为();铅锌矿品位变化系数是(),其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类型系数可确定为()。

采用自然尖灭法连接矿体时,所连接的矿体厚度可以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有两个铅矿床,Ⅰ号矿床的厚度和品位变化系数分别是75%和100%;Ⅱ号矿床的厚度和品位变化系数分别是125%和215%,则两个矿床的勘查工程网度()A、Ⅰ号矿床勘查工程网度比Ⅱ号矿床要密;B、Ⅱ号矿床勘查工程网度比Ⅰ号矿床要密;C、Ⅰ号和Ⅱ号矿床勘查工程网度可以相同。

有Ⅰ、Ⅱ、Ⅲ3个矿床矿石的品位变化系数分别为20~40%、40~100%和100~150%,则采样间距(m)()A、矿床Ⅰ>Ⅱ>Ⅲ;B、矿床Ⅱ>Ⅲ>Ⅰ;C、矿床Ⅲ>Ⅱ>Ⅰ。

有两个锡矿体,Ⅰ号矿体厚度20m,品位变化系数为50%;Ⅱ号矿体厚度4m,品位变化系数为150%;则刻槽法取样断面的合理规格可设计为()A、Ⅰ号矿体10cm×5cm,Ⅱ号矿体10cm×3cm;B、Ⅰ号矿体10cm×3cm,Ⅱ号矿体10cm×5cm;C、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5cm;D、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都为10cm×3cm。

矿体厚度小于()米的称为极薄矿体,矿体厚度大于()米的称为极厚矿体。

矿体按厚度分类,矿体厚度在0.8米以下为();()厚度在0.8~4m之间;中厦矿体厚度为();厚矿体厦度为10—15~40m;极厚矿体厚度大于40m。

单选题以下不能用于确定零点边界线的是()。A矿体尖灭点B矿体厚度趋于零的各点C有用组分含量趋于零的各点D趋于工业品位的各点

填空题矿体按厚度分类,矿体厚度在0.8米以下为();()厚度在0.8~4m之间;中厦矿体厚度为();厚矿体厦度为10—15~40m;极厚矿体厚度大于40m。

填空题湖南某铅锌矿床主矿体长455m,延伸255m,其矿床规模类型系数可确定为();铅锌矿品位变化系数是(),其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类型系数可确定为()。

单选题有两个铜矿体,Ⅰ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t)为0.2;Ⅱ号矿体Cu的品位变化性指数为0.8,说明()AⅠ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BⅡ号矿体沿某方向的变化是规则的;C虽然Ⅰ和Ⅱ号矿体的品位变化性指数有差别,但变化都是规则的。

单选题矿体厚度()m为厚矿体。A5~15B15~50C>50

单选题穿脉不能用于确定()。A矿体沿走向的变化B矿体厚度C矿石组分D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名词解释题矿体厚度

单选题可以用于揭露矿体厚度、了解矿石组分和品位变化的地下坑探工程是()。A穿脉B石门C沿脉D斜井

填空题矿体厚度小于()米的称为极薄矿体,矿体厚度大于()米的称为极厚矿体。

单选题矿体厚度为4—10一15m是()。A极薄矿体B薄矿体C中厚矿体D厚矿体

单选题有Ⅰ、Ⅱ、Ⅲ3个矿床矿石的品位变化系数分别为20~40%、40~100%和100~150%,则采样间距(m)()A矿床Ⅰ>Ⅱ>Ⅲ;B矿床Ⅱ>Ⅲ>Ⅰ;C矿床Ⅲ>Ⅱ>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