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在600-1000℃范围内较长时间加热时,有α相和γ相转变。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在600-1000℃范围内较长时间加热时,有α相和γ相转变。


相关考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组织希望是奥氏体一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的数量应控制在()左右。 A、5%B、10%C、15%D、20%

当奥氏体不锈钢形成()双相组织时,则其抵抗晶间腐蚀能力将大大提高。 A、奥氏体+珠光体B、珠光体+铁素体C、奥氏体+铁素体D、奥氏体+马氏体

按不锈钢使用状态的金相组织分类,除包括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外,还有( )。 A、马氏体不锈钢 B、铁素体加奥氏体不锈钢 C、马氏体加奥氏体不锈钢 D、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1Cr17是()型不锈钢。A、马氏体B、铁素体C、奥氏体D、奥氏体-铁素体

获得双相奥氏体+铁素体组织的不锈钢与碳素钢接头,可以提高其()和()。

按金相组织分,不锈钢除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外,还有()不锈钢。A、珠光体B、贝氏体C、珠光体+渗碳体D、奥氏体+铁素体

40钢加热到740℃时其组织为()A、珠光体+铁素体B、奥氏体C、奥氏体+珠光体D、奥氏体+铁素体

广泛应用于制造铁路车辆的不锈钢是()。A、铁素体锈钢B、奥氏体不锈钢C、马氏体不锈钢D、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不锈钢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开发()不锈钢。A、超级奥氏体B、双相C、超纯铁素体

双相不锈钢是由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种组织构成。

加热到910度以上时,亚共析钢得组织为()。A、铁素体+奥氏体B、铁素体+珠光体C、奥氏体D、铁素体

太钢不锈钢线材主要钢种系列包括()。A、奥氏体B、马氏体C、铁素体D、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在保证焊缝金属抗裂性和抗腐蚀性能的前提下,应将铁素体相控制在>5%范围内。

加热到910度以上时,亚共析钢得组织为()。A、铁素体+奥氏体B、铁素体+珠光体C、奥氏体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组织希望是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的数量控制在()左右。A、5%B、10%C、15%D、20%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根部封底焊时,通常采用酸性焊条。

不锈钢中,()不锈钢比其他不锈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塑性,且焊接性良好,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不锈钢。A、奥氏体B、马氏体C、铁素体D、奥氏体铁素体双相

奥氏体不锈钢与珠光体钢焊接时,为能得到具有较高抗热裂性能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应将熔合比控制在()以下。A、20%B、30%C、40%

不锈钢含铬量为18%,含镍量为8%~10%时,便能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A、奥氏体B、铁素体C、铁素体D、奥氏体铁素体双相

采用E309-15焊条焊接1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如熔合比为40%时,则焊缝为()。A、含1%铁素体的马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B、含2%铁素体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C、含3%铁素体的渗碳体+铁素体双相组织D、含4%铁素体的珠光体+铁素体双相组织

采用E309-15焊条焊接1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时,如果熔合比为40%,则焊缝为含2%铁素体的()双相组织。A、奥氏体+铁素体B、珠光体+铁素体C、马氏体+铁素体D、渗碳体+铁素体

不完全退火时应把过共析钢加热,使之全部为()。A、铁素体            B、铁素体+奥氏体C、奥氏体            D、奥氏体+渗碳体

()不锈钢经加热和冷却后,没有相变。A、奥氏体B、铁素体C、马氏体

2Cr13钢属于()A、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B、奥氏体不锈钢C、马氏体不锈钢D、铁素体不锈钢

按照基体组织,可以将不锈钢分为()A、奥氏体不锈钢B、铁素体不锈钢C、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D、马氏体不锈钢

多选题按照基体组织,可以将不锈钢分为()A奥氏体不锈钢B铁素体不锈钢C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D马氏体不锈钢

单选题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A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B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C莱氏体不锈钢D贝氏体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