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最为强调的是()。单选 A:行为B:认知C:动机D:情绪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包括()。多选 A:鼓励情绪宣泄B:分析非理性信念C:建立理性信念D:改变求助者处境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表明心理咨询师()。单选 A: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B:启发求助者思考C: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D:改变求助者信念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C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B:学生应该听话C:自己很优秀D:自己非常生气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沉默,沉默现象可能是()。多选 A:危机B:问题的爆发C:契机D:无声的交流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A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B:学生应该听话C:自己是老师D:自己非常生气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求助者达到()。多选 A:自我关怀B:自我指导C:自我批评D:自我接受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采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是()。多选 A:责备式提问B:指导性面质C:开放式提问D:尝试性面质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B指的是()A:和家庭成员发生矛盾B:我说话他们必须得听C:自己各方面不如以前D:儿女们不如自己优秀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近期的咨询目标应是帮助求助者()。单选 A:消除行为障碍B:解决情绪困扰C:改变家庭观念D:促进自我实现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心理咨询师说“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违背了()。单选 A:价值中立原则B:积极关注原则C:黄金规则D:实事求是原则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的方法是()。单选 A:自我管理程序B:语义分析C:产婆术式辩论D:合理想象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心理咨询师扮演的角色不是()A:分析者B:说服者C:监督者D:辩论者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心理咨询师说“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时,使用了()。多选 A:具体化技术B:开放式提问C:摄入性谈话D:修饰性反问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得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助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该求助者的问题主要包括()。多选 A:内心冲突B:认知问题C:行为障碍D:情绪问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8指的是()。A、和家庭成员发生矛盾B、我说话他们必须得听C、自己各方面不如以前D、儿女们不如自己优秀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心理咨询师说:“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违背了()。A、价值中立原则B、积极关注原则C、黄金规则D、实事求是原则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采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是()。A、责备式提问B、指导性面质C、开放式提问D、尝试性面质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包括()。A、鼓励情绪宣泄B、分析非理性信念C、建立理性信念D、改变求助者处境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心理咨询师说“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时,使用了()。A、具体化技术B、开放式提问C、摄人性谈话D、修饰性反问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近期的咨询目标应是帮助求助者()。A、消除行为障碍B、解决情绪困扰C、改变家庭观念D、促进自我实现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该求助者的问题主要包括()。A、内心冲突B、认知问题C、行为障碍D、情绪问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表明心理咨询师()。A、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B、启发求助者思考C、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D、改变求助者信念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最为强调的是()。A、行为B、认知C、动机D、情绪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心理咨询师扮演的角色不是()。A、分析者B、说服者C、监督者D、辩论者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的方法是()。A、自我管理程序B、语义分析C、产婆术式辩论D、合理想象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求助者达到()。A、自我关怀B、自我指导C、自我批评D、自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