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采用极化分割频率复用技术,或采用空间分割频率复用技术的卫星天线,为避免不同的极化间或不同波束间的干扰,天线应具有足够的()。A、极化隔离度B、电压隔离度C、频率隔离度D、空气隔离度

对于采用极化分割频率复用技术,或采用空间分割频率复用技术的卫星天线,为避免不同的极化间或不同波束间的干扰,天线应具有足够的()。

  • A、极化隔离度
  • B、电压隔离度
  • C、频率隔离度
  • D、空气隔离度

相关考题:

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包括:() A.发射天线和发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B.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C.不同系统之间天线的隔离度D.接收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KU频段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要求不低于(). A.25B.28C.30D.33

卫星电视系统产生极化干扰的主要原因有() A.天线指向不准B.接收站天线极化隔离度不佳C.天线增益小D.馈线太长

上行交叉极化干扰是因为上行站天线系统()没有调整好,导致上行交叉极化分量过大,造成对相反极化客户载频的影响。 A.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B.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C.发射旁瓣特性D.接收旁瓣特性

对于KU频段地球站来说,线极化的极化隔离度要优于()DB. A.25B.30C.35D.40

对于地球站来说,圆极化的极化隔离度要优于()DB. A.25B.30C.35D.40

对于采用极化分割频率复用技术,或采用空间分割频率复用技术的卫星天线,为避免不同的极化间或不同波束间的干扰,天线应具有足够的()。 A.极化隔离度B.电压隔离度C.频率隔离度D.空气隔离度

波分复用设备分波器(ODU)的主要测试项目有( )。A.中心频率与偏离B.插入损耗及偏差C.极化相关损耗D.信道隔离度E.中心波长与偏差

微波天线的基本参数为()。A、天线增益;B、半功率角;C、隔离度;D、极化去耦;E、驻波比;

下列测试中不属于地球站天线入网验证测试的是()。A、天线增益B、电压驻波比C、天线方向图D、交叉极化隔离度

卫星天线入网验证测试主要包括()。A、天线增益测试B、载波功率电平测试C、交叉极化鉴别率(XPD)测试D、天线方向图测试E、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

卫星通信频率复用的两种技术是波束隔离技术和()A、极化隔离技术B、极端隔离技术C、相移隔离技术D、模拟隔离技术

上行交叉极化干扰是因为上行站天线系统()没有调整好,导致上行交叉极化分量过大,造成对相反极化客户载频的影响。A、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B、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C、发射旁瓣特性D、接收旁瓣特性

卫星电视系统产生极化干扰的主要原因有()A、天线指向不准B、接收站天线极化隔离度不佳C、天线增益小D、馈线太长

与空间隔离度有关的因素是()A、天线距离B、收发天线增益C、载波频率D、半功率角宽度

如果干扰源的频率为1982MHz,系统间的空间隔离度要求为40dB,则采用水平空间隔离时的距离为()米(不考虑天线增益)。A、1B、1.2C、1.5D、2

对于KU频段地球站来说,线极化的极化隔离度要优于()DB.A、25B、30C、35D、40

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包括()A、发射天线和发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B、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C、不同系统之间天线的隔离度D、接收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KU频段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要求不低于().A、25°B、28°C、30°D、33°

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包括:()A、发射天线和发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B、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C、不同系统之间天线的隔离度D、接收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VHF天线共用系统中各波道间干扰的防止,主要是采用了()。A、新的调制技术B、收、发滤波器C、高隔离度天线D、收、发滤波器和高隔离度天线

VHF大线共用系统中各波道间干扰的防止,主要是采用了()。A、新的调制技术B、收、发滤波器C、高隔离度大线D、收、发滤波器和高隔离度天线

单选题KU频段卫星天线极化隔离度要求不低于().A25°B28°C30°D33°

单选题卫星电视系统产生极化干扰的主要原因有()A天线指向不准B接收站天线极化隔离度不佳C天线增益小D馈线太长

多选题波分复用设备分波器(ODU)的主要测试项目有( )。A中心频率与偏离B插入损耗及偏差C极化相关损耗D信道隔离度E中心波长与偏差

多选题微波天线的基本参数为( )。A天线增益B半功率角C隔离度D极化去耦E驻波比

填空题为降低系统间干扰,需要考虑天线的隔离度,天线隔离度与天线辐射方向图、()及天线增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