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氏瓶法做砂的表观密度时,试样放入容量瓶后应静止()小时。A、12B、24C、26D、48

用李氏瓶法做砂的表观密度时,试样放入容量瓶后应静止()小时。

  • A、12
  • B、24
  • C、26
  • D、48

相关考题:

做砂子的表观密度试验,试样在容量瓶中浸泡( )时间。A.2hB.12hC.24hD.72h

关于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3)建筑用砂表观密度试验的要点为( )。A.将称取的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自来水至接近500mL刻度处,用手摇转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B.塞紧瓶塞,静置48h左右,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C.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瓶、砂与水的总质量D.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瓶中注水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瓶与水的质量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需要测定一下()数据。A、烘干后试样的质量B、水和容量瓶的总质量C、试样、水和容量瓶的总质量D、水的试验温度

矿粉密度试验中,试样冷却后()一起称重A、试样B、小牛角匙C、漏斗D、李氏比重瓶

几何形状规则的材料在测体积密度时,第一步应()A、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尺寸,计算出试样的体积B、称出蜡封试样在水中的质量C、称出蜡封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D、用广口瓶法测定试验的表观密度

做砂的表观密度应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装入盛有半瓶()的容量瓶中。A、自来水B、蒸镏水C、开水D、冷开水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可用()测定。A、比重计法B、比重瓶法C、吊蓝法D、容量瓶法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是()。A、容量瓶法B、李氏比重瓶法C、网篮法D、酒精燃烧法

做砂子的表观密度试验,试样在容量瓶中浸泡()时间。A、2hB、12hC、24hD、72h

采用容量瓶法测定砂的表观密度时,称取试样的质量约为()。A、200gB、50gC、300gD、500g

以下试验方法是用来测定细集料表观密度的是()。A、李氏比重瓶法B、容量瓶法C、密度瓶法D、网篮法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时砂样放在容量瓶中应静置()h。A、2B、10C、12D、24

下列关于砂的表观密度简易法试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120g左右,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试样全部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③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A、③④②B、②③④C、④①③D、④②③

下列关于材料表观密度试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试验目的是测定颗粒状材料的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表观体积,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B、容量瓶法用来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广口瓶法用来测定砂的表观密度C、测定的表观密度ρ′应精确至0.01g/cm3D、容量瓶法测定试验表观密度时,应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做砂子的表观密度试验,试样在容量瓶中浸泡时间是()。A、2hB、12hC、24hD、72h

水泥密度测定过程中,水泥装入李氏比重瓶后,应反复摇动,直至没有气泡排出时再放入恒温槽中进行恒温。

单选题以下试验方法是用来测定细集料表观密度的是()。A李氏比重瓶法B容量瓶法C密度瓶法D网篮法

单选题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是()。A容量瓶法B李氏比重瓶法C网篮法D酒精燃烧法

单选题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要求试样在容量瓶中静置多长时间?()A8hB12hC16hD24h

单选题做密度用的李氏瓶读数时,精确到()。A1MLB0.1MLC0.01ML

单选题用李氏瓶法做砂的表观密度时,试样放入容量瓶后应静止()小时。A12B24C26D48

多选题矿粉密度试验中,试样冷却后()一起称重A试样B小牛角匙C漏斗D李氏比重瓶

单选题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可用()测定。A比重计法B比重瓶法C吊蓝法D容量瓶法

单选题用标准法测试砂的表观密度时,应称取的质量和使用的容器是()A300g,李氏瓶B300g,容量瓶C50g,李氏瓶D50g,容量瓶

单选题做砂的表观密度应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装入盛有半瓶()的容量瓶中。A自来水B蒸镏水C开水D冷开水

单选题下列关于砂的表观密度简易法试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120g左右,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试样全部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③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A③④②B②③④C④①③D④②③

单选题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时砂样放在容量瓶中应静置()h。A2B10C12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