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于州部设(),规定“以六条问事”。

汉武帝于州部设(),规定“以六条问事”。


相关考题:

()的六条问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有系统的监察法规。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罢郡为州,以州统县,恢复了郡(州)县两级建制。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宋太祖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A.11.0B.12.0C.13.0D.10.0

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13刺史部(州),河北北部主要属于()A、冀州B、豫州C、青州D、幽州

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A、“奉诏四条察州”B、“奉诏五条察州”C、“奉诏六条察州”D、“奉诏七条察州”

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每个部派设一名刺史。A、十四州部B、十五州部C、十二州部D、十三州部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A、11.0B、12.0C、13.0D、10.0

《事规》中第十六条规定事故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A、路B、府C、州D、道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

汉武帝设13部[州])为(),是受()的影响。A、行政区划B、监察区划C、乡遂制度D、古九州制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汉代继承秦的御史制,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法规。其中包括()、刺史六条问事、刺史六条察吏等。

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六条问事

单选题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A“奉诏四条察州”B“奉诏五条察州”C“奉诏六条察州”D“奉诏七条察州”

单选题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单选题明朝考核官员的标准是()A“八法”B“四格六法”C“六条问事”D“五善”

填空题汉武帝于州部设(),规定“以六条问事”。

名词解释题六条问事

单选题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每个部派设一名刺史。A十四州部B十五州部C十二州部D十三州部

多选题汉武帝设13部[州])为(),是受()的影响。A行政区划B监察区划C乡遂制度D古九州制

填空题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单选题汉武帝时在全国设13刺史部(州),河北北部主要属于()A冀州B豫州C青州D幽州

单选题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