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

单选题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
A

刺史

B

御史

C

廷尉

D

司隶校尉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根据宪法,全国分为( )。A.省B.自治区C.设区的市D.自治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A.11.0B.12.0C.13.0D.10.0

汉武帝时在对地方的监察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 ).A.部州B.郡C.道D.路

汉武帝时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把全国划分为( )个监察区A.11个B.12个C.13个D.14个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13刺史部(州),河北北部主要属于()A、冀州B、豫州C、青州D、幽州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各道设()行使监察权。A、监御史B、监察御史C、肃政廉访司D、巡按御史

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每个部派设一名刺史。A、十四州部B、十五州部C、十二州部D、十三州部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中国的人大系统共分为()级,分别为()。A、五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乡、民族乡、镇人大。B、三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C、二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州,负责监察每州地方政治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刺史D、丞相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A、11.0B、12.0C、13.0D、10.0

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A、道B、州部C、路D、郡

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汉袭秦制,但郡国并存。()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端,十三州即()。这十三刺史部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隋朝建立后,逐步改成()。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设置刺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分部巡行监察。刺举不法。西汉时刺史属于中央派往各地定期巡视监察的官员,还不是地方政府的首脑。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A、路B、府C、州D、道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部[州]监察区,各部设()。A、刺史B、御史C、廷尉D、司隶校尉

汉武帝设13部[州])为(),是受()的影响。A、行政区划B、监察区划C、乡遂制度D、古九州制

中国的人大共分为()级,分别为()A、五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乡、民族乡、镇人大。B、四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C、三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D、二级:全国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单选题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单选题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A路B府C州D道

单选题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每个部派设一名刺史。A十四州部B十五州部C十二州部D十三州部

多选题汉武帝设13部[州])为(),是受()的影响。A行政区划B监察区划C乡遂制度D古九州制

单选题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A道B州部C路D郡

单选题元朝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各道设()行使监察权。A监御史B监察御史C肃政廉访司D巡按御史

填空题汉武帝将国分为(),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单选题汉武帝时在全国设13刺史部(州),河北北部主要属于()A冀州B豫州C青州D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