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在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的公称通径不大于250mm时及公称通径大于250mm时,适宜插入深度分别为()mm。A、70B、80C、90D、100

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在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的公称通径不大于250mm时及公称通径大于250mm时,适宜插入深度分别为()mm。

  • A、70
  • B、80
  • C、90
  • D、100

相关考题:

金属监督范围:工作温度大于和等于()的高温承压金属部件(含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过热器管、再热器管、联箱、阀壳和三通),以及与主蒸汽管道相联的小管道。 A、350℃B、400℃C、450℃D、550℃

热电偶(阻)在公称通径小于()管道上安装时应用扩大管 A、50B、80C、100D、150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为( )。A.公称通径用DN表示B.钢管的公称直径就是其实际外径C.阀门的公称直径就是其实际内径D.管子和管道附件的名义直径称为公称通径

当管道公称通径等于或小于250mm时,热电偶的插入有效深度为()A、50mmB、70mmC、100mmD、150mm

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的公称通径等于或小于250mm时,插人深度宜为()mm。A、50B、70C、80D、100

当管道公称通径等于250mm时,热电偶的有效插入深度为70mm。

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其插入被测介质的有效深度符合什么要求?

感温件检修的通常要求是()A、一般管道中安装感温件时,保护套管端部进入管道的距离,通常宜略超过管道中心。对于高温高压大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感温件的插入深度宜在(70~100)mm之间,或采用热套式感温件)B、其他容器中安装感温件时,其插入深度,应能较准确反映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C、直径小于76mm的管道上时,应加装扩大管或选用小型感温件D、测量金属表面温度的热电偶、热电阻,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靠热端的热电偶电极应沿被测表面敷设不小于50倍热电极直径的长度,并确保保温和电极之间的绝缘良好

()是属于非接触式测温仪,与介质不接触,利用辐射原理测温。A、热电偶B、热电阻C、比色高温计

公称通径指阀门与管道连接处通道的公称直径。

接触式温度计按照信号转换的不同又可分为()。A、热电阻式、热电偶式和热膨胀式B、热电阻式和热膨胀式C、热膨胀式和热电偶式D、热电阻式和热电偶式

根据《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T441-2004),蒸汽温度高于()的主蒸汽管道和再热蒸汽管道,应装设蠕变监察段。A、300℃B、350℃C、400℃D、450℃

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计的安装应尽可能保持垂直,以防止保护套管在高温下产生变形,但在有流速的情况下,则必须迎着被测介质的流向插入,以保证测温元件与流体的充分接触以保证其测量精度

热电偶(阻)在公称通径小于()管道上安装时应用扩大管.A、50B、80C、100

水表的选择原则正确的是()。A、公称通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应采用旋翼式水表B、公称通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应采用螺翼式水表C、公称通径大于50mm时,采用螺翼式水表D、在干式和湿式水表中应优先选用湿式水表。

管道公称通径的符号是()。A、DNB、DgC、d

铠装热电阻是在铠装热电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由()组合加工而成。A、热电偶B、绝缘套管C、热电阻D、绝缘材料E、金属套管

在管道布置图中,公称通径大于和等于400mm的管道用()表示A、单线B、双线C、波浪线D、虚线

在管道布置图中,公称通径大于和等于400mm的管道用单线表示。

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在烟、风及风粉混合物介质管道上,其插入深度宜为管道外径的()。A、1/3~1/2B、1/4~1/3C、1/5~1/4

DL/T438-2009规定:关于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及吊架保护,说法错误的是()。A、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露天布臵的部分,应加包金属薄板保护层。B、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油管平行、交叉和可能滴水的部分,应加包金属薄板保护层。C、己投产的露天布臵的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不用加包金属薄板保护层。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套管,其插入到被测介质的有效深度有哪些要求?

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包括()A、热电偶B、光学高温计C、热电阻D、辐射高温计

接触式测温设备包括()A、热电偶B、光学高温计C、热电阻D、辐射高温计

电厂中主蒸汽管道蒸汽温度的测量常采用热套式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多选题水表的选择原则正确的是()。A公称通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应采用旋翼式水表B公称通径小于或等于50mm时,应采用螺翼式水表C公称通径大于50mm时,采用螺翼式水表D在干式和湿式水表中应优先选用湿式水表。

单选题热电偶(阻)在公称通径小于()管道上安装时应用扩大管.A50B80C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