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试热点:19岁杀人犯减刑释放又奸杀11岁女童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1月18日,广州番禺11岁女孩陈某,遭到奸杀,凶手是19岁的韦某。韦某曾于2010年在其家乡掐死一名男孩,但因为当年他未满14周岁,而不负刑事责任。2011年,他在广西家乡又因持刀伤害小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韦某减刑释放后来到广州市番禺区,至案发前无业。

2016年面试热点:19岁杀人犯减刑释放又奸杀11岁女童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1月18日,广州番禺11岁女孩陈某,遭到奸杀,凶手是19岁的韦某。韦某曾于2010年在其家乡掐死一名男孩,但因为当年他未满14周岁,而不负刑事责任。2011年,他在广西家乡又因持刀伤害小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韦某减刑释放后来到广州市番禺区,至案发前无业。


参考解析

解析: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徐明轩: “重教轻罚”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是法治文明的体现,但像韦某这样第一次杀人时,因为不满14周岁而逃过法律责任;虽然持刀伤人被判6年刑,但那是未成年人期间,不构成“累犯”。立法从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出发,却在这个个案中一笔抹杀了韦某的所有“前科”,包括故意杀人这些严重暴力罪行(未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并没有排除杀人的违法性)。立法对于这种主观恶性极大,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的未成年犯罪,是否应留下“但书”的空间?其次,未成年人减刑往往“适当从宽”,但是对其“再犯可能”应有科学的评估,要把这道闸门关紧,防止其出狱之后报复社会。像韦某这样出狱不过两三个月,就犯下极端凶残的暴行,这也是提醒其原服刑单位,对于未成年人改造和减刑,不能简单地例行公事。的确,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面临一个“两难”,这主要源于中国跨越式的法治发展,不同法治发展阶段的问题被压缩在一起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在尚未充分承担“保护”职能的时候,就面临“袒护”的质疑。面对这起案件,中国未成年人司法机制应有所反思。

  @人民网胡欣红: “孩子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均未发育成熟,犯罪往往不是主观恶性作祟,而是因为不谙世事,受到社会的不良诱惑所致。因此,对于具有极强可塑性的未成年人,不宜痛下杀手。而且,“重教轻罚”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是法治文明的体现。但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倘若相关各方能齐心协力把孩子教好当然是好的,可对于那些主观恶性极大,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的未成年人,教育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必须积极寻求对策来应对感化教育失败的后果,而立法严惩无疑是最佳弥补措施。否则,对那些家里管不好、学校管不了的“问题少年”来说,犯罪成本非常低廉,未成年人施暴就会演变成“法外之地”,甚至形成可怕的“破窗效应”,陷入恶性循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成为不争事实的今天,法律不宜片面强调施暴者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权益,要知道,严肃惩戒施暴者才能保护更多的未成年人,也包括警醒挽救那些容易滑向犯罪深渊的问题少年。

  @蒋萌:14周岁以下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减轻处罚,这些法制善意却被一些少年恶棍所利用,在有恃无恐心态下,进一步危害社会。像本例中的韦某,先掐死一名男孩,又持刀伤害一个女孩,再奸杀一名女孩,法律对韦某的仁慈与宽厚,“代价”却是不断有孩子遭其毒手。试问:那些受害孩子的家人会如何看待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法律是否真的为他们主持了公道?面对少年累犯层出不穷,恶性案件令社会震惊,一律“刑不上少年”的法律是否应当有所调整?此外,劳动改造的关键是改造,让服刑者能够重新做人,在回归社会后至少不再危害社会。但现实中,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之中,固然有恶徒本性难移的因素,但改造的不成功、如何使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预防犯罪,尤其是预防重复犯罪,恐怕不能仅靠刑满释放人员“自觉”。有关部门能否提供一些“复健”性的培训与工作,持续督促并帮助有关人员融入社会。有关工作肯定存在不小难度,但难度不是不作为的理由。

  不得不说,当看到如此残忍的事件发生在一个刚满19岁的孩子身上时,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痛心。想想,惨遭毒手的小女孩,她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犯罪分子,没有丝毫恻隐之心,这种冷血与残忍,与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称,思维正常的人们更无法理解这种凶残与暴戾。

  据了解,嫌犯韦某还是一位刚减刑释放的“惯犯”,他曾于2010年在其家乡掐死一名男孩,又在2011年因持刀伤害小女孩被判刑6年,而在2015年11月猜减刑释放。小小年纪,却如此作恶累累,怪不得人们会呼吁“严惩不贷”,说实话,这样的人如果不加以严惩,还不知道以后会残害多少无辜人。而这也让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引起思考。

  虽说未成年的孩子绝非天生恶人,他们之所以作奸犯科,往往是因为涉世未深,不明事理,只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善加引导,应该能够改过自新,走上正道。但是,随着未成年人犯罪性质的越来越恶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严惩恶性犯罪的未成年人,是一个必须正视的话题。

  所以,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更加细致科学的划分未成年人的年龄阶段予以区别处罚,特别是主观恶性较强的恶性犯罪,更应严惩。

相关考题:

37 不属于减刑的程序是( )A减刑的提请 B减刑的通报 C减刑的审理 D实施 37 不属于减刑的程序是( )A减刑的提请 B减刑的通报 C减刑的审理 D实施

简述强奸杀人案件的现场现象。

简述伪装强奸杀人现场的反常表现。

2012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

对罪犯的刑事奖励包括( )。A.暂予监外执行B.减刑C.释放D.假释

面试热点:“云招聘”面试成刚需 “云面试”招生或可期【热点背景】随着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招聘市场逐渐复苏。疫情之下,视频面试替代传统线下面试,成为一种刚需。某平台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目前五成以上面试方式都是视频面试。虽然性质略有不同,但“云招聘”在线视频面试其实给学校招生面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研究生招生复试、艺术类考生招生学校现场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面试,都可尝试采取“云面试”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替代当前无法开展的线下面试,而且可以为推进招生改革探索成本更低且能保障公信力的面试方式。【模拟试题】随着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招聘市场逐渐复苏,视频面试开始替代传统线下面试,“云招聘”在线视频面试也给学校招生面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此,你怎么看?

甲因强奸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执行3年后,因表现较好被裁定减刑1年,刚作出减刑裁定第二天就将另一罪犯打成轻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A.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减刑。所以对甲的减刑不合法B.甲又犯罪表明尚未悔改,应当撤销减刑C.甲构成累犯,应当对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D.甲以后还可以减刑

2016年面试热点:法定婚龄能否降到18岁引起网络巨大反响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人口学者何亚福在《新京报》发表专栏文章,探讨“法定婚龄能否降到18岁”。该提议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中国新闻周刊》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赞成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为43%,不赞成的为54%,剩下1%“说不好”。

2016年面试热点:十万人滞留广州火车站如何舒缓春运压力

2016年面试热点:贵州凤冈县发文禁止复婚再婚者操办酒席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发布红头文件,明文禁止复婚和双方均属再婚者操办酒席,而且还明确规定适用对象为“本县辖区内的所有城乡居民(含生活和居住在我县范围内的外县籍人员)”。

2016年面试热点:老师该不该与学生和家长抢红包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老师该不该收学生和家长的红包?回答一定是一致的:当然不该!微信群里发的几毛几块的微信红包,老师又该不该抢呢?这个问题最近让成都一位高校教授纠结了半天——不抢吧,觉得学生不过是借此形式表达祝福、金额又很小,会不会显得自己太过古板?抢吧,毕竟也是真金白银,算不算有违师德?(1月28日《成都商报》)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减刑包括刑种的变更B、减刑包括在不变更刑种的前提下,刑期的减少C、减刑等于改判D、减刑分为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两种情况

监狱机关内部使用的文书是()A、监狱起诉意见书B、保外就医审批表C、提请减刑意见书D、释放证明书

对被判刑的犯罪分子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是()。A、缓刑B、减刑C、假释

对特赦罪犯的待遇主要有()A、刑期长短不一B、区别不同对待C、减刑D、释放

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甲是杀人犯,那么乙不是杀人犯”可以推出().A、只有甲是杀人犯,乙才不是杀人犯B、只有乙不是杀人犯,甲才是杀人犯C、只有乙是杀人犯,甲才不是杀人犯D、如果乙甲不是杀人犯,那么甲是杀人犯

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杀人犯”真,可推出“某甲可能是杀人犯(),某甲必然不是杀人犯()。”

刑罚执行的内容包括()的执行。A、有期徒刑、无期徒刑B、主刑、附加刑C、减刑、监外执行D、收监、释放

罪犯释放时警察凭()将罪犯带出监门。A、减刑裁定书B、释放证明书C、罪犯离开监管区审批表D、罪犯身份卡

根据《刑法》的规定,关于缓刑、减刑、假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因拐骗儿童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对甲既不能缓刑,也不能假释,但可以减刑B、乙因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法院应当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C、如果是在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无论是缓刑还是假释,无论是在考验期限内发现还是在考验期满后发现,都应当撤销缓刑或假释D、如果是漏罪,无论是缓刑还是假释,在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的,不撤销缓刑或假释

对于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或者发现漏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自新罪判决确定之日起一般在二年以上方可减刑;B、对新罪判处无期徒刑的,三年以上方可减刑。C、符合减刑条件的,第一次减刑时一般比同等条件的罪犯少减六个月以下有期徒刑。D、对新罪判处无期徒刑的,四年以上方可减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假释可以适用多次,减刑只能适用一次B、先行执行的刑期不能折抵假释考验期限C、假释就是无罪释放D、减刑需要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

单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关于缓刑、减刑、假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因拐骗儿童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对甲既不能缓刑,也不能假释,但可以减刑B乙因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法院应当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C如果是在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无论是缓刑还是假释,无论是在考验期限内发现还是在考验期满后发现,都应当撤销缓刑或假释D如果是漏罪,无论是缓刑还是假释,在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的,不撤销缓刑或假释

单选题关于减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减刑包括刑种的变更B减刑包括在不变更刑种的前提下,刑期的减少C减刑等于改判D减刑分为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两种情况

填空题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某甲必然是杀人犯”真,可推出“某甲可能是杀人犯(),某甲必然不是杀人犯()。”

单选题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甲是杀人犯,那么乙不是杀人犯”可以推出().A只有甲是杀人犯,乙才不是杀人犯B只有乙不是杀人犯,甲才是杀人犯C只有乙是杀人犯,甲才不是杀人犯D如果乙甲不是杀人犯,那么甲是杀人犯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假释可以适用多次,减刑只能适用一次B先行执行的刑期不能折抵假释考验期限C假释就是无罪释放D减刑需要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