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是( )指出的。A: 管子B: 庄子C: 老子D: 荀子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是( )指出的。
A: 管子
B: 庄子
C: 老子
D: 荀子
B: 庄子
C: 老子
D: 荀子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道德”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指的是习俗风尚。“道”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法则,“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在我国首先把“道德”两字连用成一词的是战国时荀况的《劝学》篇。他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认为人们学了“礼”,按“礼”的要求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A.道德的内涵B.道德的起源C.道德的境界D.道德的范畴
阅读《游褒禅山记》文言语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军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了加强道德修养要A.学思并重B.积善成德C.省察克治D.慎独自律
指出下列句中有“宾语前置”的句子A、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秦医缓和》)B、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华佗传》)C、血脉治也,尔何怪?!(《扁鹊传》)D、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此乎?(《外台秘要》序)E、讹以传讹。(《类经》序)
翻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翻译: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道,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翻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多选题指出下列句中有“宾语前置”的句子A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秦医缓和》)B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华佗传》)C血脉治也,尔何怪?!(《扁鹊传》)D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此乎?(《外台秘要》序)E讹以传讹。(《类经》序)
问答题翻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单选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体现了护理道德修养中的 ( )A内省自B克己自律C积善为德D注重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