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两汉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上请制度始于汉高祖刘邦,到东汉时期已成为官贵的一项普遍特权,但死刑不能适用该制度B、恤刑只针对老幼C、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罪犯都应该不负刑事责任D、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上请制度始于汉高祖刘邦,到东汉时期已成为官贵的一项普遍特权,但死刑不能适用该制度
B、恤刑只针对老幼
C、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罪犯都应该不负刑事责任
D、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的原则

参考解析

解析:(1)汉高祖刘邦七年下诏:“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即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贵族官僚某些优待。其后,宣帝、平帝相继规定上请制度,凡百石以上官吏、公侯及子孙犯罪,均可以享受“上请”优待。东汉时“上请”适用面越来越宽,遂成为官贵的一项普遍特权,从徒刑二年到死刑都可以适用。因此,A项不正确。(2)汉代统治者以“为政以仁”相标榜,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年80岁以上的老人,8岁以下的幼童,以及怀孕未产的妇女、老师、侏儒等,在有罪监禁期间,给予不戴刑具的优待,老人幼童及连坐妇女,除犯大逆不道诏书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监禁。因此,B项不正确。(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以上请皇帝宽待。C项表述用词太绝对,不够严谨,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的行为不是必然免除刑事责任的。(4)汉代中期以后,儒家正统思想已经确立,实行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的原则,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的,即使其行为造成社会危害的,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相反,犯罪人的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要给予严惩,故D项表述正确。

相关考题:

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春秋》决狱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B.《春秋》决狱是汉代判案断狱的一种原则、方法和制度C.它是直接引用儒家经典《春秋》的经义内容,作为审理案件的法律根据D.《春秋》决狱讲究论心定罪,即志恶而违于法者免,志善而合于法者诛

下列属于魏晋时期律学思想的法律思想的是()。 A、倡导法律儒家化B、一民而使下C、防止暴乱D、无为而治

下列关于魏晋时期律学思想的法律思想正确的是()。 A、以礼率律,礼法合一B、倡导法律儒家化C、规范法律语言D、倡导法律形式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刑事立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首次使刑法原则儒家化的朝代是汉朝B.首次废除宫刑是在唐朝C.首次出现充军刑是在宋朝D.首次正式从法律上废除宫刑是在西魏柏,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B.《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C.八议、官当、服制定罪和重罪十条都属于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D.本时期首次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B.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C.汉武帝建立起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D.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

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主要表现。

下列关于两汉察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适应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B.这包括察举、皇帝征召两方面C.是汉武帝时期鼎盛的重要原因 D.西汉时期就背离了选拔人才的初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法典正式儒家化的时期。()

从儒家思想自身的发生与转进历史来看,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是()A、先秦B、两汉C、魏晋南北朝至隋唐D、宋明

从儒家思想自身的发生与转进历史来看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A、先秦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B、两汉儒学经学化的时期C、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D、宋明儒学理学化的时期E、清代儒学的综汇期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A、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B、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C、汉武帝建立起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D、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

关于汉代的法律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汉代法律的指导思想是新儒学B、汉代尚书台的出现表明了皇权进一步强化C、“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进一步儒家化的主要体现。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礼治”、“德治”思想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人性是恶的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以下关于两汉时期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B、汉朝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扩展到了今新疆及中亚一带C、公元25年刘秀复辟汉朝,定都洛阳D、公元220年,曹操废汉献帝自立帝,建立魏国

单选题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礼治”、“德治”思想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人性是恶的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单选题关于满族的各个发展阶段,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宋辽时期-靺鞨B明朝后期-女真C两汉时期-挹娄D隋唐时期-吐蕃

问答题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进一步儒家化的主要体现。

单选题关于汉代的法律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汉代法律的指导思想是新儒学B汉代尚书台的出现表明了皇权进一步强化C“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多选题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春秋》决狱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B《春秋》决狱是汉代判案断狱的一种原则、方法和制度C它是直接引用儒家经典《春秋》的经义内容,作为审理案件的法律根据D《春秋》决狱讲究论心定罪,即志恶而违于法者免,志善而合于法者诛

单选题从儒家思想自身的发生与转进历史来看,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是()A先秦B两汉C魏晋南北朝至隋唐D宋明

多选题从儒家思想自身的发生与转进历史来看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A先秦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B两汉儒学经学化的时期C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D宋明儒学理学化的时期E清代儒学的综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