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犯A罪判处管制1年,犯B罪判处拘役5个月,犯C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的结果是,先执行3年的有期徒刑,再执行1年的管制B.甲犯A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1年后,发现甲在一审判决前尚犯有B罪,应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首先撤销缓刑,将A罪的2年与B罪的3年,在3年以上5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C.甲犯A罪判处没收财产,犯B罪判处罚金,对甲只判处没收财产,罚金刑被吸收D.甲犯A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服刑2年后又实施了B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在3年以上6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关于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犯A罪判处管制1年,犯B罪判处拘役5个月,犯C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的结果是,先执行3年的有期徒刑,再执行1年的管制
B.甲犯A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1年后,发现甲在一审判决前尚犯有B罪,应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首先撤销缓刑,将A罪的2年与B罪的3年,在3年以上5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C.甲犯A罪判处没收财产,犯B罪判处罚金,对甲只判处没收财产,罚金刑被吸收
D.甲犯A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服刑2年后又实施了B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在3年以上6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参考解析

解析:A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69条第2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C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69条第3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D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相关考题: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朔及力的规定?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怎样理解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

简述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原则的规定。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管制”刑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一种B.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一种C.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D.期限为l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下列关于刑法的主刑和附加刑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管制”刑罚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一种B.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一种C.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D.期限为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有( )。A.限制加重原则B.吸收原则C.并科原则D.先减后并原则

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罪刑法定原则既是刑法原则,也是宪法原则B、在我国,两高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指导下级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但这一做法并不意味着,判例也成为了我国的刑法渊源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事后允许以较少或较简单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这一做法违反了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则D、我国行政法规中,常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这是典型的附属刑法规范

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是()。A、限制加重原则B、吸收原则C、并科原则D、混合原则

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下列关于刑法说法错误的是()。A、刑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B、刑法属于刑事法C、刑法属于程序法D、刑法属于公法

我国刑法中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有()。A、从一重处断B、从一重从重处断C、数罪并罚D、从轻处罚

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特点及基本适用规则。

下列原则中,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数罪并罚原则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问答题简述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原则的规定。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问答题简述我国刑法数罪并罚的三种方法。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罚金刑适用方式的规定?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死缓制度?

问答题简述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

单选题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是()。A限制加重原则B吸收原则C并科原则D混合原则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朔及力的规定?

填空题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采()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

问答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分则关于犯罪分类及排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