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时,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宜选设在( )。A.每隔2-3根柱基上B.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C.建筑物的四角D.大转角处E.建筑物沿外墙每2-5m处

沉降观测时,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宜选设在( )。

A.每隔2-3根柱基上
B.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
C.建筑物的四角
D.大转角处
E.建筑物沿外墙每2-5m处

参考解析

解析:沉降观测时,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宜选设在每隔2-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

相关考题:

根据多个探堤身沉降观测就是对固定观测点定期进行水准高程测量,可计算同一观测点的阶段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可计算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进行表面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时,为便于监测,水平位移观测点宜同时作为沉降位移的观测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A、5~10B、10~20C、15~25D、25~40

埋设在基础上的沉降观测点,第一次观测应在( )进行。A.观测点埋设后 B.设备底座就位后 C.设备安装完成后 D.设备调整后

沉降观测时,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宜选设在下列( )位置。A.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B.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C.建筑物的四角D.筏片基础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E.建筑物沿外墙每2~5m处

沉降观测时一般是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然后反过来依次后视各观测点,最后前视水准基点。( )

埋设在基础上的沉降观测点,第一次观测应在( )进行。A、观测点埋设后B、设备底座就位后C、设备安装完成后D、设备调整后

沉降观测点宜选在()位置布置。A、建筑四角B、每根柱基上C、高低层建筑交接处D、沉降缝两侧E、沿外墙每10-20m处

简述堤防沉降观测点的选设。

堤防沉降量平面分布图,可反映()。A、某观测点的沉降过程B、各观测点的沉降过程C、各点的设计高程D、堤防沉降的全面情况E、各观测点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差

根据()绘制沉降量在堤防上的平面分布图。A、所有观测点在堤防上的平面位置B、堤肩点C、堤脚点D、所有观测点的累计沉降量E、堤坡点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A、1.0-1.5倍B、1.0-1.5倍C、1.5-2.0倍D、2.0-2.5倍

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的长期观测时,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数目为几个:()。A、3B、6C、9D、12

轴向抗压静荷载试验的沉降观测平面宜设在桩顶下0.2-1.0m,同时在桩顶钢垫块上设置沉降观测点。

试述沉降位移观测点的要求。

论述建筑沉降观测点宜设置的位置。

沉降观测时,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A、每隔2~3根柱基上B、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C、建筑物的四角D、大转角处E、建筑物沿外墙每2~5m处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布置时,框架结构应在()上设置沉降观测点。A、柱基B、桩基C、横梁D、底层地板

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哪些图表()。A、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B、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C、沉降观测成果表D、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E、等沉降曲线图

建筑沉降观测点位宜选设在().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线处及填挖方分界处。A、建筑裂缝两侧B、建筑后浇带两侧C、建筑沉降缝两侧D、建筑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建筑物四周角点可不设沉降观测点。

建筑沉降观测点位宜选设在().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A、高低层建筑B、多层建筑C、新旧建筑D、高层建筑

多选题堤防沉降量平面分布图,可反映()。A某观测点的沉降过程B各观测点的沉降过程C各点的设计高程D堤防沉降的全面情况E各观测点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差

问答题论述建筑沉降观测点宜设置的位置。

多选题沉降观测时,沉降观测点的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A每隔2~3根柱基上B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C建筑物的四角D大转角处E建筑物沿外墙每2~5m处

判断题轴向抗压静荷载试验的沉降观测平面宜设在桩顶下0.2-1.0m,同时在桩顶钢垫块上设置沉降观测点。A对B错

问答题简述堤防沉降观测点的选设。

多选题沉降观测点宜选在()位置布置。A建筑四角B每根柱基上C高低层建筑交接处D沉降缝两侧E沿外墙每10-20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