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变暖速度最快B.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速度有所放缓C.1998年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一年D.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变暖速度最快
B.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速度有所放缓
C.1998年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一年
D.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B.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速度有所放缓
C.1998年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一年
D.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参考解析
解析:文段只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气温上升了多少,无法推出A项“最快”的说法。由“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可推出B项。由“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可知,C项“变暖速度最快”说法有误。文段只提到海洋能够吸收部分温室气体,D项“一半以上”说法有误。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考题:
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下列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 510 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 40 年间,海表下 300 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 0.31 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 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第 17~20 题。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期等地)上升了0.3摄氏度。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年至1990年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月温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收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吹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管科学家们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形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确信,这与自然变化有关。第 17 题 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分别是指(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月温差的变化B.北半球从。1990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1975年以来冬季变暖C.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
美国《科学》杂志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其结论主要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以及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运作的全球温度记录进行的修改记录(纠正已知的海洋表面温度记录的偏差,吸纳新的延伸到北极陆基监测站的数据,同时包括从2013年到2014年的监测结果)。该报告与修正记录的数据模型基本未考虑导致温度上升的抑制因素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包括较弱的太阳辐射、火山气溶胶对阳光以及海洋环流的阻碍等。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截至2014年,全球气温平均每10年只增加0.116℃B.火山气溶胶对海洋环流的阻碍会显著抑制气温的持续升高C.过去的20年,大量的浮标数据显示海洋变暖的速度明显降低D.全球气温上升趋于停滞,实际温度比气候模型预测的同期温度低
1880-2012年间,全球气温上升0.85℃。而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就下降约5%。1981-2002年间,由于气候变暖,全球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万吨。因此,为了遏制全球变暖,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以下各项如果为真,不属于以上结论必要前提的是:A.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B.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对遏制全球变暖有积极影响C.除玉米、小麦等外的其它粮食作物没有因全球变暖而增产D.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总量增多是全球日益变暖的原因之一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 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多被海洋吸收D. 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 摄氏度。 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 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被海洋吸收D. 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上升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A.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B.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利益C.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的事迹介绍D.《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书中的观点
阅读以下材料,并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评论: 材料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 48℃。大部分气候科学家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材料2: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截至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1997年12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1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材料3:《京都议定书》提出三个灵活减排机制之一是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在推动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的EU- ETS交易系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也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材料4: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经过12天的漫长、艰难的谈判达成一份仅有3页且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2011年年底的德班气候会议上,欧盟、美国、“伞形集团”、“基础四国”、“77国集团”、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在减排关键性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南非总统祖马称:“德班会议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马尔代夫总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呼吁各国立即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否则该国将被海水淹。一批科学家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如果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那么马尔代夫等国家可能会在本世纪消失。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类改造的 ④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
2007年11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海水酸性已达数千万年最高,将加剧全球变暖;海水酸化导致海洋生物不断灭绝,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即便CO2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不断酸化的海水逐渐吞噬珊瑚,使营养级较低的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而破坏食物链C、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D、人类工业生产排出的大量CO2多数被海洋和森林吸收了,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是对物种的多样性没有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海水酸性已达数千万年最高,将加剧全球变暖;海水酸化导致海洋生物不断灭绝,即便CO2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不断酸化的海水逐渐吞噬珊瑚,使营养级较低的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C、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D、人类生产排出的大量CO2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对物种多样性没有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A、温室效应B、热岛效应
在地球构造活动频繁时期,环非洲、南美和欧洲的新海洋盆地开始扩展,产生了新的空间,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的生物发生反应,死了的生物随后被埋在海底沉积物中形成了富含碳元素的页岩,大气中的碳被固定下来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下降,减小了温室效应并降低了全球温度,这对海洋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后果,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冷或变暖后果同样产生。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的判断?A、在全球变冷的200年后,由于频繁的火山爆发使得固化在岩页中的碳以CO?的形式产生到大气层,部分恢复了温室效应B、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生物危机,科学家发现在26万年前全球变冷的时期,海洋生物发生过类似的危机C、大规模生长期的自然变化或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在短期内的巨大改变对整个系统来说都是有冲击作用D、科学家观察到气候变冷的发生超过几百万年而不是几十、或几百年,这还很难和我们迅速变化的现代气候条件联系起来
单选题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
单选题()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国际公约。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
单选题有报道称,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与1970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A海洋和气候系统的调整过程使得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B此现象在上世纪50~70年代曾出现过,随后又开始加速变暖C联合国气候专家指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D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
问答题全球变暖 科学家与环保人士担心全球变暖的问题。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或大面积砍伐森林,是地球大气“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两大因素。这些气体所吸收的热能越来越多,最终将改变天气型态、造成海平面与海洋温度的上升,以及形成有害于植物、野生动物和人类栖息地的气候反常。 虽然科学界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尚有歧见,但若人类对温室效应造成的危险置之不理,无异于玩火自焚。为避免温室效应加剧,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用电,并采取最不耗损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在政府这个层面,世界大部份的工业化国家,已在1997年所签定的京都议定书中,宣誓将做到气体排放减量。
单选题有报道称,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与1970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A.海洋和气候系统的调整过程使得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B.此现象在上世纪50~70年代曾出现过,随后又开始加速变暖C.联合国气候专家指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D.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