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 摄氏度。 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 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被海洋吸收D. 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上升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
摄氏度。
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
B.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
C. 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被海洋吸收
D. 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上升

参考解析

解析:遵照原文。C项概括得最完整准确。

相关考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下列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导致海洋的平均PH值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以高达0.35个单位。海洋酸化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实验表明,PH值降低0.2-0.3个单位.将干扰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基础生物珊瑚虫以及其它浮游生物的骨骼钙化。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需将PH值下降范围控制在0.2以内,这是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极限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发海洋酸化。海洋生物面临生存危机 B.海洋酸化危害海洋生物生存。二氧化碳减排迫在眉睫 C.海洋酸化将引发新一轮的环境危机,须警惕其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D.对海洋酸化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务必将PH值控制在极限值以内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 510 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 40 年间,海表下 300 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 0.31 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 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115题。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一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 1 ]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为了[ 2 ]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 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 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 年间,海表下300 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 摄氏度,3000 米内水温平均升高 0.06 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华莱士说的"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比较能保存热量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

美国《科学》杂志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其结论主要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以及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运作的全球温度记录进行的修改记录(纠正已知的海洋表面温度记录的偏差,吸纳新的延伸到北极陆基监测站的数据,同时包括从2013年到2014年的监测结果)。该报告与修正记录的数据模型基本未考虑导致温度上升的抑制因素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包括较弱的太阳辐射、火山气溶胶对阳光以及海洋环流的阻碍等。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截至2014年,全球气温平均每10年只增加0.116℃B.火山气溶胶对海洋环流的阻碍会显著抑制气温的持续升高C.过去的20年,大量的浮标数据显示海洋变暖的速度明显降低D.全球气温上升趋于停滞,实际温度比气候模型预测的同期温度低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 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 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多被海洋吸收D. 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 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 0. 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髙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变暖速度最快B.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速度有所放缓C.1998年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一年D.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卫星对海洋的观测包括()、海洋水色和海洋表面温度等。A、海面高度和形态B、海洋表面气压场C、海表盐分含量D、海洋表面风场

1860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的年平均值升高了_______,其中,最暖的十年都出现在1990年以后。这是科学家称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依据。A、1.0℃B、0.6℃C、0.5℃

1997年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的12年间,全球气温平均升高了()A、0.3摄氏度B、0.4摄氏度C、0.5摄氏度D、0.6摄氏度

军事海洋学研究的问题范围主要包括:()。A、海洋学调查研究、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环境保障B、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动力学C、海洋医学、海洋能源开发、海洋工程技术D、海洋环境保障、海洋学调查研究、海洋生态系统

温差能是在低纬度海洋中,由于海洋表层和深层吸收太阳辐射量不同,以及大洋环流的径向热量传输,造成表层水温高、深层水温低,导致表层、深层海水温度差形成的能量。

世界范围内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情况如何?

继《海洋与湖沼》后,我国又一个全国性海洋学术刊物《海洋学报》在何年创刊?

我国南海的面积大,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在27℃以上,据此,我们初步判断宜于采用下列哪一种发电方式?()A、海洋潮汐发电B、海洋波浪发电C、海水温差发电D、海洋盐度发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及国家利益、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发挥的作用。

废油排入海洋,在海洋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海面的蒸发,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气温的日、年变化。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填空题海是海洋的()部分,被陆地围隔成的形态各异的小水体。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变化

判断题温差能是在低纬度海洋中,由于海洋表层和深层吸收太阳辐射量不同,以及大洋环流的径向热量传输,造成表层水温高、深层水温低,导致表层、深层海水温度差形成的能量。A对B错

多选题卫星对海洋的观测包括()、海洋水色和海洋表面温度等。A海面高度和形态B海洋表面气压场C海表盐分含量D海洋表面风场

填空题废油排入海洋,在海洋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海面的蒸发,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气温的日、年变化。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问答题继《海洋与湖沼》后,我国又一个全国性海洋学术刊物《海洋学报》在何年创刊?

单选题我国南海的面积大,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在27℃以上,据此,我们初步判断宜于采用下列哪一种发电方式?()A海洋潮汐发电B海洋波浪发电C海水温差发电D海洋盐度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