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主要用于防洪,其保护人口为 100万人,闸室结构如下图所示。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闸基为轻粉质砂壤土,基坑采用深井降水。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上游围堰后(基坑侧)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着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闸室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问题】1.说明该拦河闸工程的等别及闸室和围堰的级别;指出图中建筑物部位 l和 2的名称。2.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4.根据水利部《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 581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主要用于防洪,其保护人口为 100万人,闸室结构如下图所示。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闸基为轻粉质砂壤土,基坑采用深井降水。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上游围堰后(基坑侧)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着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闸室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问题】
1.说明该拦河闸工程的等别及闸室和围堰的级别;指出图中建筑物部位 l和 2的名称。
2.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4.根据水利部《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 581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参考解析

解析:1.工程等别为Ⅱ等;闸室级别为 2级;围堰级别为 4级。图中:1为铺盖、2为护坦(消力池)。
2.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不妥。
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
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
3.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
4.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相关考题:

某工程采用不过水土石围堰,围堰级别为4级,基坑上游围堰挡水位为30m,下游围堰挡水位为29.4m,上下游水位差为0.6m,波浪爬高为0.5m,该工程上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 )。A.31.0mB.31.5mC.31.6mD.32.1m

背景资料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项目法人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中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了处理;施工单位组织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问题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4.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2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三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问题】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订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说明背景资料中“三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某水利枢纽工程包括节制闸和船闸工程,工程所在地区每年 5-9 月份为汛期。项目于 2014年 9 月开工,计划 2017 年 1 月底完工。根据设计要求,节制闸闸墩、船闸侧墙和底板采用 C25、F100、W4 混凝土。本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 1:根据合同要求,进场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均应挂上标牌,标牌上应标明厂标等内容。事件 2: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闸基为轻粉质砂壤土,基坑采用深井降水。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上游围堰后(基坑侧)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着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闸室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事件 3:项目如期完工,计划于 2017 年汛前进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在竣工图编制中,对由预制改成现浇的交通桥工程,直接在原施工图上注明变更的依据,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后作为竣工图。问题:1、背景资料中 C25、F100、W4 分别表示混凝土的哪些指标?其中数值 25、100、4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除厂标外,指出事件 1 中钢筋标牌上应标注的其他内容。3、事件 2 中,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事件 2 中质量事故类别。5、根据水利部《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6、依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1480 号)的规定,指出并改正事件 3 中的不妥之处。

(2014年)背景:某大(2)型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3 年。工程所在地主汛期为 6~9 月份,扩建新闸、加固老闸安排在非汛期施工,相应施工期设计洪水水位为 10.0,该工程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二:施工单位优化施工导流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并开展施工导流 工程设计,其中施工围堰采用均质土围堰,围堰工程级别为 4 级,波浪高度为0.8m。问题: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计算事件二中施工围堰 的设计顶高程;该围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应为多少?

某平原区枢纽工程由泵站、节制闸等组成。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施工单位计划将泵站与节制闸分两期实施,在分流岛部位设纵向围堰,上、下游分期设横向围堰,如图所示。问题:根据事件一,本枢纽工程是先施工泵站还是先施工节制闸?为什么?

某工程采用不过水4 级土石围堰,基坑上游围堰挡水位为30m,下游围堰挡水位为29.4m,上下游水位差为0.6m,安全超高为1.0m,该工程上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 )。A.31.0m B.31.5mC.31.6m D.32.1m

(2015年)某平原区枢纽工程由泵站、节制闸等组成。泵站共安装4台立式轴流泵,装机流量100m3/s,配套电机功率4×1600kW;节制闸最大过闸流量960m3/s。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施工单位计划将泵站与节制闸分两期实施,在分流岛部位设纵向围堰,上、下游分期设横向围堰。【问题】指出本枢纽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围堰的级别。

某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加固老闸,扩建新闸,开挖引河等。新闸设计流量1100m3/s。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年。工程所在地主汛期为6~9月份,扩建新闸、加固老闸安排在非汛期施工,相应施工期设计洪水水位为10.0m,该工程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根据本工程具体条件和总体进度计划安排,提出的施工导流方案如图3所示。工程附近无现有河道可供施工导流,施工单位采用的导流方案为一次拦断河床(全段)围堰法施工,具体施工组织方案是在一个非汛期施工完成扩建新闸和加固老闸,在新闸和老闸上、下游填筑施工围堰,期间利用新挖导流明渠导流。监理单位审核后,认为开挖导流明渠工程量较大,应结合现场条件和总体工期安排,优化施工导流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事件二:施工单位优化施工导流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并开展施工导流工程设计,其中施工围堰采用均质土围堰,围堰工程级别为4级,波浪高度为0.8m。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围堰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基坑初期排水,基坑初期水深为6.0m。开始排水的当天下午,基坑水位下降了2.0m,此时围堰顶部在基坑侧局部出现纵向裂缝,边坡出现坍塌现象。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并经监理单位同意后继续进行后续工作。事件四:新闸闸室地基采用沉井基础,施工单位经项目法人同意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符合的某专业基础处理公司进行施工,并要求该公司选派符合要求的注册建造师担任项目负责人。<1> 、根据事件一,提出适宜的施工导流方案及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2>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计算事件二中施工围堰的设计顶高程;该围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应为多少?<3> 、根据事件三,施工单位计算确定基坑初期排水设施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根据事件三,基坑围堰出现险情后,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5> 、根据《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分析事件四中沉井工程的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以及该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的注册建造师级别。

某工程采用不过水土石围堰,基坑上游围堰挡水位为20m,下游围堰挡水位为19.4m,上下游水位差为0.6m,波浪爬高为0.5m,安全超高为1.0m,该工程下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 )。A:20.9m B:21.5m C:21.6m D:22.1m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设计流量850m3/s,校核流量1020m3/s,闸室结构如下图所示。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黏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问题:1.说明该拦河闸工程的等别及闸室和围堰的级别;指出图中建筑物1和2的名称。2.根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依据土的开挖方法和难易程度,土共分为几类?本工程闸室地基土属于其中哪一类?3.背景资料中,施工单位选用的土方开挖机具和开挖方法是否合适?简要说明理由。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共分为哪几级?本工程背景资料中的事故等级属于哪一级?根据2名工人的作业高度和环境说明其高处作业的级别和种类。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设计流量850m3/s,校核流量1020m3/s。闸室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为均质土围堰,基坑开挖采用井点排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黏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方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基准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为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问题:1.说明该拦河闸工程的等别及闸室和围堰的级别;指出图中建筑为1和2的名称。2.根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依据土的开挖方法和难易程度,土分为几类?本工程闸室地基土属于其中哪一类?3.背景材料中,施工单位选用的土方开挖机具和开挖方法是否合适?简要说明理由。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共分为哪几级?本工程背景材料中的事故等级属于哪一级?根据2名工人的作业高度和环境说明其高处作业的级别和种类。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粘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因为系夜间施工时发生,公司领导及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均在非工作时间,安全事故上报需要等待上班时间才能进行。()

施工导流相关作业内容包括: ①围堰填筑; ②围堰拆除; ③导流隧洞开挖; ④导流隧洞封堵; ⑤基坑排水; ⑥截流, 应安排的施工顺序为()。

施工导流的施工程序为()A、截流修筑围堰;基坑排水;修建导流泄水建筑物;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B、截流修筑围堰;基坑排水;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修建导流泄水建筑物。C、修建导流泄水建筑物;截流修筑围堰;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基坑排水。D、修建导流泄水建筑物;截流修筑围堰;基坑排水;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粘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的是施工企业的()。A、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B、项目负责人C、技术负责人D、安全员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粘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共分为()。A、Ⅰ(特别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B、Ⅱ(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C、Ⅲ(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D、Ⅳ(较大质量与安全事故)E、Ⅴ(一般质量与安全事故)

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粘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本案例高处作业的级别属于三级高处作业。()

单选题按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某丘陵地区拟建一座进水闸,水闸由闸室和上、下游连接段组成。闸室采用分离式底板,底板厚1.2m,闸底板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3—3.0之间。下游连接段包括翼墙、护坦、海漫、防冲槽等。闸室建在岩基上,地基需要进行固结灌浆处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基岩采用爆破开挖,炮孔孔径为50mm,孔深2m。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导流。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本工程闸底板混凝土采用的砂属于( )。A粗砂B中粗砂C中砂D细砂

多选题对现场填筑土围堰的施工要求正确的是( )。*A围堰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B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C围堰填筑应自下游开始至上游合龙D围堰底下河床底上的杂物.石块.树根应清除干净E整平岩面

单选题某工程采用不过水土石围堰,基坑上游围堰挡水位为30m,下游围堰挡水位为29.4m,上下游水位差为0.6m,波浪爬高为0.5m,安全超高为1.0m,该工程上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 )。A31.0mB31.5mC31.6mD32.1m

判断题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粘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本案例高处作业的级别属于三级高处作业。()A对B错

单选题按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某丘陵地区拟建一座进水闸,水闸由闸室和上、下游连接段组成。闸室采用分离式底板,底板厚1.2m,闸底板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3—3.0之间。下游连接段包括翼墙、护坦、海漫、防冲槽等。闸室建在岩基上,地基需要进行固结灌浆处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基岩采用爆破开挖,炮孔孔径为50mm,孔深2m。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导流。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7—3.1之间为粗砂,在3.0~2.3之间为中砂,在2.2—1.6之间为细砂。3.本工程导流方式宜采用( )导流。A明渠B束窄河床C分期D闸室

多选题某平原区拦河闸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上、下游围堰为均质土围堰,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闸室地基为含少量砾石的粘土,自然湿密度为1820~1900kg/m3,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采用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将闸室地基挖至建基面高程10.0m,弃土运距约1km。工作桥夜间施工过程中,2名施工作业人员不慎坠落,其中1人死亡,1人重伤。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共分为()。AⅠ(特别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BⅡ(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CⅢ(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DⅣ(较大质量与安全事故)EⅤ(一般质量与安全事故)

单选题某工程采用4级不过水土石围堰,基坑上游围堰挡水位为30m,下游围堰挡水位为29.4m,上下游水位差为0.6m,波浪爬高为0.5m,该工程上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 )。A31.0m B31.5m C31.6m D32.1m

单选题按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某丘陵地区拟建一座进水闸,水闸由闸室和上、下游连接段组成。闸室采用分离式底板,底板厚1.2m,闸底板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3—3.0之间。下游连接段包括翼墙、护坦、海漫、防冲槽等。闸室建在岩基上,地基需要进行固结灌浆处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基岩采用爆破开挖,炮孔孔径为50mm,孔深2m。本工程施工采用全段围堰导流。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本工程的爆破方法属于( )爆破。A浅孔B深孔C中孔D中深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