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 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用新的方式来应对。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 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用新的方式来应对。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
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
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参考解析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了舆论环境变化加大了政府舆论压力这一背景,然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 了解决的对策,即转变应对方式。B、C、D三项都只是对现状的分析,没有提出面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态度或措 施,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相关考题:
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A.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B.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C.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D.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
公务员考试选择题 3 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还局限在舆论范围。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随之有所提高,对政府部门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看到,尽管公众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对一些事务形成舆论,但问题的解决,还取决于政府部门和官员是否听取舆论,如果相关部门和官员无视舆论,公众实际上很无可奈何,事情也无法按照法律和民意得以推动。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A.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具有局限性B.政府部门和官员是否听取舆论是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C.应尽快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丰富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D.相关部门和官员应重视媒体舆论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用新的方式来应对。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用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 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还局限在舆论范围。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随之有所提高,对政府部门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看到,尽管公众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对一些事务形成舆论,但问题的解决,还取决于政府部门和官员是否听取舆论,如果相关部门和官员无视舆论,公众实际上很无可奈何,事情也无法按照法律和民意得以推动。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具有局限性B.政府部门和官员是否听取舆论是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C.应尽快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丰富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D.相关部门和官员应重视媒体舆论
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人民网舆情检测室推出国内首个“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标体系和季度报告,旨在为中国网络舆论场的研究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引导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决策依据。根据研究报告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舆论共识主要呈现出一下特点:一是“舆论共识度”在波动中有所提升。通过研究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舆论共识度”呈现出波动中提升的状态,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趋于一致。二是“网民正能量指数”走高。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三是反腐倡廉长期占据“政府认同度”首位。检视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反腐倡廉类事件众多且处于舆论关注高位,更以政府认同度3.9,4.0,3.8的高分分别占据各月榜首,成为政府认同度最高的一类舆情事件。四是政府舆情危机处置仍待改善。相比反腐倡廉的高度“政府认同度”,突发危机类事件的“政府认同度”处于低位。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造成网络舆情持续不断升温或引发一系列网络舆情危机的事件,说明了以网络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_____.A. 公益性与危害性B. 传播及时性与广泛性 C. 客观性与不可控性D. 主观性与隐蔽性
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人民网舆情检测室推出国内首个“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标体系和季度报告,旨在为中国网络舆论场的研究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引导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决策依据。根据研究报告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舆论共识主要呈现出一下特点:一是“舆论共识度”在波动中有所提升。通过研究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舆论共识度”呈现出波动中提升的状态,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趋于一致。二是“网民正能量指数”走高。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三是反腐倡廉长期占据“政府认同度”首位。检视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反腐倡廉类事件众多且处于舆论关注高位,更以政府认同度3.9,4.0,3.8的高分分别占据各月榜首,成为政府认同度最高的一类舆情事件。四是政府舆情危机处置仍待改善。相比反腐倡廉的高度“政府认同度”,突发危机类事件的“政府认同度”处于低位。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渐趋提升,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意见趋于一致,说明政府在推进公共治理中需要( )。A. 提升媒体沟通能力B. 及时监测舆情动态C. 充分发挥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作用D. 坚持正面引导舆情,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
公共舆论是各种社会意见的集合,在不同意见表象的背后都有着内在的理性认知逻辑。再简单的意见都有其“道理”,并非只是人们情绪化的反映,情绪往往是伴随一定的认知逻辑出现的。就政府形象舆论而言,影响人们对政府评价的意见,除了个体的利益诉求和直接体验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态度和价值选择,这就构成了人们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基础逻辑。当人们从自身的认知逻辑出发,能够对政府的行政作为进行合理的逻辑构架时,就可以得出积极的、肯定性的意见评价;而当人们无法从认知逻辑上对政府决策对其管理行为加以合理解释时,自然就会形成消极的、否定性的意见评价。这段文字主要评论:A. 应从理性逻辑层面解读公共舆论B. 公共舆论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基础C. 应引导大众理性分析政府行政决策D. 个体认知逻辑决定了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差异
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网民经常会在网络上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同时凭个人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甚至会存在一些人借危机事件表达对社会或者政府的不满,使网络舆论呈现复杂化。政府作为危机管理机构,在网络舆论出现不当情况时,应当适当加以引导。这种引导,不是人为控制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意见的发表,而是让更多的意见参与进来,特别是使一些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使整个舆论能相对保持理性。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应该容忍舆论中更多不同的意见B处理公共危机时,政府应该引导舆论意见往理性的方向发展,控制情绪的宣泄C公共危机中网络舆论的复杂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社会或者政府的不满D在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发布有关消息,引导舆论方向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方式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因此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强调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的舆论宣传环境与工作方式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谈论、审议等方式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推动协商民主的意义在于( )。①搭建政协与民众沟通平台,提升政协监督水平 ②为政府决策提供民意基础,促进政府民主执政 ③保障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增强政府决策民主性 ④进一步丰富人民民主形式,推动我国民主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某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写信、上访和网络评议等方式参与讨论,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召开多次市民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同。这体现了()。A、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B、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D、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理念
(A卷)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 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实施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机关把办事程序、结果等内容在网上公开。这表明我国()。A、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实施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实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D、加大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民习惯于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表意见,网络反腐、网络实名举报显现威力。不少案例都显示,政府部门不重视、不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往往会在事件处理中处于被动。今年发生在南京的“护士被打瘫痪”事件就是其中典型一例。当此类消息在网络中疯传时,有关部门并没有立刻发声;而待政府终于发声时,网络舆论早已呈一边倒局面,以至于无论相关部门发表什么声明,还是公布完整视频,都已无济于事。这段话想要告诉我们()。A、政府应积极应对并及时处理网络舆情B、政府需要就“护士被打瘫痪”事件重新进行调查和声明C、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舆情泛滥D、在网络舆情面前政府需要及时发声并公布事件真相
多选题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国内首个“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标体系和季度报告,旨在为中国网络舆论场的研究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引导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决策依据。根据研究报告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舆论共识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舆论共识度”在波动中有所提升。通过研究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舆论共识度”呈现出波动中提升的状态,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趋于一致。二是“网民正能量指数”走高。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三是反腐倡廉长期占据“政府认同度”首位。在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中,反腐倡廉类事件众多且处于舆论关注高位,更以“政府认同度”3.9、4.0、3.8的高分分别占据各月榜首,成为“政府认同度”最高的一类舆情事件。四是政府舆情危机处置仍待改善。相比反腐倡廉的高“政府认同度”,突发危机类事件处置的“政府认同度”处于低位。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造成网络舆情持续不断升温或引发一系列网络舆情危机的事件,说明了以网络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 )。A公益性与危害性B传播及时性与广泛性.C客观性与不可控性D主观性与隐蔽性
多选题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国内首个“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标体系和季度报告,旨在为中国网络舆论场的研究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引导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决策依据。根据研究报告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舆论共识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舆论共识度”在波动中有所提升。通过研究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舆论共识度”呈现出波动中提升的状态,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趋于一致。二是“网民正能量指数”走高。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三是反腐倡廉长期占据“政府认同度”首位。在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中,反腐倡廉类事件众多且处于舆论关注高位,更以“政府认同度”3.9、4.0、3.8的高分分别占据各月榜首,成为“政府认同度”最高的一类舆情事件。四是政府舆情危机处置仍待改善。相比反腐倡廉的高“政府认同度”,突发危机类事件处置的“政府认同度”处于低位。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趋于一致,说明政府在推进公共治理中需要( )。A提升媒体沟通能力B及时监测舆情动态C充分发挥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作用D坚持正面引导舆情,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