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积极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监测直线接续管、耐张线夹等( )金具的发热情况,高温大负荷期间应增加夜巡,发现缺陷及时处理。A、联接B、引流连接C、保护D、接续

104、积极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监测直线接续管、耐张线夹等( )金具的发热情况,高温大负荷期间应增加夜巡,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A、联接B、引流连接C、保护D、接续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支持金具一般用于直线杆塔或耐张杆塔的跳线上,又称线夹。( )

79、积极应用( )技术监测直线接续管、耐张线夹、等引流连接金具的发热情况,高温大负荷期间应增加夜巡,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在高温、大负荷运行期间,应对端子箱内设备红外测温

按金具结构性能、安装方法和使用范围划分,可简单归纳为()等三大类。A、悬垂线夹及耐张线夹B、安装金具C、联结金具D、拉线金具E、保护金具

GB/T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耐张线夹、接续金具和接触金具应避免应力集中现象,防止导线或地线发生过大的金属塑性变形。

夏冬季高峰负荷时应进行夜巡测负荷、红外线测温工作。对重载开闭站,应增测白天负荷,测负荷后应对测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存档。

并沟线夹、()、补修管均属于接续金具。A、悬垂线夹B、耐张线夹C、均压环D、压接管

按照线路金具的用途不同,可分为()、耐张线夹、连接金具几大类。A、悬垂线夹B、接续金具C、防护金具D、拉线金具

为预防断线和掉线事故,应积极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监测()等的发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A、悬垂金具B、接续金具C、引流连接金具D、耐张线夹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连接金具红外测温应在()天气或线路负荷()时检测。A、高温,大B、常温,中C、低温,小

线路金具按其用途可分为()A、悬垂线夹B、耐张线夹C、接续金具D、连接金具E、拉线金具F、防护金具

架空线路巡检项目包括()、导线巡检、绝缘子巡检、拉线巡检、接地装置巡检、附件巡检等。A、通道巡检B、杆塔巡检C、铁件、金具巡检D、导线接续管、导线并沟线夹等红外测温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测温的对象有()。A、导线接续管B、耐张液压管C、导线并沟线夹D、跳线引流板、T型引流板(器)E、导线不同金属接续金具

并沟线夹、压接管、补修管均属于()。A、线夹金具;B、连接金具;C、保护金具;D、接续金具。

用于直线杆塔上固定及悬挂导线或避雷线的金具叫()。A、耐张线夹;B、悬垂线夹;C、并沟线夹;D、楔型线夹。

架空电力线路中,进行压缩型耐张线夹.接续金具握力试验时,金具握力与导线、地线计算拉断力之比为()A、95%B、90%C、65%D、10%

GB/T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耐张线夹、接续金具和接触金具与导线的连接处,应避免两种不同金属间产生的双金属腐蚀问题。

GB/T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耐张线夹、接续金具和接触金具应考虑安装后,在导线与金具的接触区域,不应出现由于微风振动、导线震荡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应力过大导致的导线损坏现象。

耐张线夹与接续金具进行握力试验时,试件中金具与金具之间或金具与夹具之间的导线长度应不小于导线外径的(),且不小于()。

输电线路导线温度监测装置监测对象()。A、重冰区进行交直流融冰的导地线B、进行动态增容、过载特性试验及大负荷区段的带电导线C、其他有测温需求的普通和特种导线、金具D、容易产生热缺陷的带电导线接续部位,如耐张线夹、接续管、引流板等处

积极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监测直线接续管、耐张线夹等引流连接金具的发热情况,高温大负荷期间应增加(),发现缺陷及时处理。A、巡航;B、特巡;C、夜巡;D、巡查次数。

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箱在()期间,应对箱内设备红外测温。A、高温.大负荷运行B、大负荷运行C、高温运行D、高温负荷

对于接续管、修补管与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间隔棒之间的距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接续管与耐张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B、修补管与耐张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C、接续管与悬垂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D、修补管与悬垂线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E、修补管与间隔棒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判断题GB/T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耐张线夹、接续金具和接触金具与导线的连接处,应避免两种不同金属间产生的双金属腐蚀问题。A对B错

填空题耐张线夹与接续金具进行握力试验时,试件中金具与金具之间或金具与夹具之间的导线长度应不小于导线外径的(),且不小于()。

单选题并沟线夹、压接着、补修管均属于()A线夹金具B连接金具C保护金具D接续金具

判断题GB/T2314-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耐张线夹、接续金具和接触金具应避免应力集中现象,防止导线或地线发生过大的金属塑性变形。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