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电脑设备的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1)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A配件库存140件,单位成本为30万元,直接用于出售。2×19年12月31日,A配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6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1万元。B产品库存250台,单位成本为6万元。2×19年12月31日,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万元。甲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20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15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6.4万元。B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每台0.4万元。C产品库存500台,单位成本为3.4万元。2×19年12月31日,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3万元。D配件库存200件,单位成本为3万元。2×19年12月31日,D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4万元。现有D配件将专门用于生产200台E产品,用D配件加工成E产品预计每件还会发生0.5万元。E产品的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3万元。截止到2×19年12月31日,尚未开始生产E产品。(2)2×18年12月31日A配件和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9年销售A配件和C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3)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要求: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电脑设备的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1)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A配件库存140件,单位成本为30万元,直接用于出售。2×19年12月31日,A配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6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1万元。
B产品库存250台,单位成本为6万元。2×19年12月31日,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万元。甲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20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15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6.4万元。B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每台0.4万元。
C产品库存500台,单位成本为3.4万元。2×19年12月31日,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3万元。
D配件库存200件,单位成本为3万元。2×19年12月31日,D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4万元。现有D配件将专门用于生产200台E产品,用D配件加工成E产品预计每件还会发生0.5万元。E产品的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3万元。截止到2×19年12月31日,尚未开始生产E产品。
(2)2×18年12月31日A配件和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9年销售A配件和C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
(3)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参考解析

解析:A配件的可变现净值=140×(26-1)=3500(万元),小于成本4200(140×30)万元,则A配件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是700(4200-3500)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800-200)=100(万元)。
B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50×(6.4-0.4)=900(万元),其成本=150×6=900(万元),有合同部分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00×(6-0.4)=560(万元),其成本=100×6=6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0-560=40(万元)。
C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00×(4-0.3)=1850(万元),其成本是1700万元(3.4×500),则C产品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要把原有余额50万元(150-100)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用200件D配件生产的E产品,可变现净值=200×(4-0.3)=740,成本=200×(3+0.5)=700(万元)。E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则D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1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40-50=9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40
 贷:存货跌价准备——A配件            100
         ——B产品             40
借:存货跌价准备——C产品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

相关考题:

W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备抵法进行会计处理。该公司各期期末某项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第一期期末,成本500000元,可变现净值470000元;第二期期末,成本600000元,可变现净值520000元;第三期期末,成本640000元,可变现净值620000元。该公司第三期对损益的影响数额为( )元。A.-20000B.50000C.-60000D.60000

×公司期末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并运用备抵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该公司1999年年末各种存货账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的情况如下:甲类存货:项目账面成本(元)可变现净值(元)A.存货 5500 5550B.存货 8000 7200乙类存货:C.存货 3500 3300D.存货 2600 2200合计 19600 1825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若采用单项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公司1999年末的期末存货净额为 ( )元。A.18800B.18250C.18200D.19600

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假设2000年12月31日甲、乙、丙3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00元,可变现净值17000元;乙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32000元;丙存货成本56000元,可变现净值 50000元。则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存货净额为( )元。A.92100B.97000C.95000D.99000

AS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某项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002年末:成本562 500元,可变现净值517 500元;2003年末:成本675 000元,可变现净值607 500元;2004年末:成本720 000元,可变现净值697 500元。该公司2004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 )元。A.22 500B.-45 000C.45 000D.-22 500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抵计量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计量的方法。

存货期末计价中,所采用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A.错误B.正确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期末库存商品1000件,成本为220000元,其中有合同的800件,合同售价每件300元(不含增值税,下同),市场售价每件200元,甲公司估计销售1000件商品发生销售费用20000元,则甲公司无合同部分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  )元。A.36000B.40000C.212000D.220000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期末库存商品1000件,成本为220000元,其中有合同的800件,合同售价每件300元(不含増值税,下同),市场售价每件200元,甲公司估计销售1000件商品发生销售费用20000元,则甲公司有合同部分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  )元。A.176000B.240000C.224000D.220000

甲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11年末成本800万元,可变现净值750万元;2×12年末成本730万元,可变现净值700万元。其中2×11年末结存的存货在2×12年出售一半。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公司2×12年存货跌价准备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A.5B.20C.-20D.-25

下列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成本指的是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则应调整为实际成本B.可变现净值等于期末存货的估计售价C.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的现金流入,并不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D.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应按成本计量

下列关于存货期末计量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C、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D、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美国企业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A、成本与市价孰低法B、成本法C、市价法D、成本与可现净值孰低法

期末存货计价为什么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存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期末存货价值是一样的。

关于材料账面价值的确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材料直接出售,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B、若材料直接出售,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高计量C、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如产品发生减值则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D、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如产品未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

期末,存货性贵金属应当按照()的原则计量。A、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高C、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相等D、费用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判断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应按其成本计价。()A对B错

问答题期末存货计价为什么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期末库存商品1000件,成本为220000元,其中有合同的800件,合同售价每件300元(不含增值税,下同),市场售价每件200元,甲公司估计销售1000件商品发生销售费用20000元,则甲公司有合同部分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元。A176000B240000C224000D220000

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012年末成本800万元,可变现净值750万元;2013年末成本730万元,可变现净值700万元。其中2012年末结存的存货在2013年出售一半。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公司2013年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为()万元。A25B20C-20D-5

判断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A对B错

单选题期末,存货性贵金属应当按照()的原则计量。A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高C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相等D费用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多选题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单选题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